社评/别让习近平成为唯一和统派

旺报社评

刚刚闭幕的大陆人大、政协两会,官方涉台论述看似四平八稳,其实大有乾坤。关键是习近平藉政协场合定调「和平统一」不变,之后「和统」不仅写入政协决议,外长王毅更在记者会上重提。这个调整看似对「维持现状」有利,却隐含未来两岸关系可能的遽变,台湾不能误认台海无事而自我催眠。

和统 陆方态度隐然转变

2016年民进党执政两岸协商中断后,大陆舆论开始出现「放弃和平统一」的呼声,接着学界出现「北平模式」(以战逼和)的争论,网路流传「留岛不留人」的说法,及「202X武统时间点」的揣测等,反台情绪愈来愈激烈。但台湾人对大陆「武统论」盛行,如温水煮青蛙般无感,难怪有学者感叹「如果大陆对台动武,一点都不意外」。

「和平统一」仍见诸中共二十大报告,但在大陆官方涉台论述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降低。近年大陆官方涉台表述经常使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等词句,其中「和平发展」4字主要是对现状的界定,如何实现统一则留白不表,暗示不排除武力选项。

熟悉对岸党政文风者深知:「不说什么」往往比「说什么」更重要。赖清德当选后,北京虽未出重手,但对「和统」三缄其口。金厦翻船事件爆发,大陆民意强烈要求问责、惩罚台湾,今年对台工作会议未提和平统一,两会发言人不回答涉台问题,王沪宁的政协报告对两岸议题一笔带过,李强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依葫芦画瓢只提和平发展,不提和平统一,让台湾部分媒体警觉,大陆是否放弃和统路线?

现在回头看,大陆高层官员避讳「和统」,更像是两岸紧绷情势下的明哲保身之举,一旦上意明确,衮衮诸公立即跟进,甚至加倍鼓吹。这也是为何习近平在《政府工作报告》发表次日于政协会议重提「和平统一」后,身为中共对台小组秘书长的王毅,会在外长记者会连提2次「和平统一」,且政协闭幕会重新将「和平统一」纳入政治决议的原因。

从上述角度来看,当大陆网路充斥对台「喊打喊杀」,当大陆高层官员对于谈论「和平统一」诚惶诚恐时,最坚定的和统派、最能抑制「武统」的人,原来是习近平。不难理解,习近平是中共历届领导人与台湾渊源最深厚的一位。除了他仕途起步福建,曾直接处理两岸海事纠纷、小三通破冰,更与他当年结交台商朋友、喜欢阅读台湾经济发展相关书籍、熟稔台湾民情有关。

和平 取决于中国人认同

台湾社会应该面对这个严肃的命题:当大陆官民自上而下对台湾官方、政党、人民的善意急速流失,当大陆涉台圈担心解决台湾问题只剩「武统」一途的时候,难道台湾不应该相信习近平对台湾人民的善意吗?换言之,当大陆只剩习近平扛得住内部「呼吁武统」与外部「挑动武统」的压力时,台湾难道不应认真检讨自己看似理直气壮的两岸路线、论述,究竟是带来和平,还是催化战争?

习近平确实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但民族主义和现代公民意识可以并行不悖,两岸可以在政治分歧之上建立共同的民族认同。台湾无须因两岸意识形态、政党与选举制度和治理模式的不同,而否定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为中国人的事实。

即便是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也是从治权层面主张两岸互不隶属,愿意面对「地缘上相近、经济上互利、文化上共源」的两岸关系,但民进党逐渐滑向「两国两族」歧途,应及早改正。

退辅会主委冯世宽在立院质询金厦事件时,脱口而出「我们是中国人」,其实与当年蔡总统在陆委会任内自述「我是中国人」,并无本质区别。

台湾人从未在文化上否定自己是中国人,两岸政治歧异不影响两岸中国人之间的民族情感与共同化解歧异的善意,这是和平统一的合理性之所在。若放弃中国人认同,等同站在大陆14亿人对立面,即使习近平有和统的善意,也难避免悲剧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