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习近平不是急统派
旺报社评
中共近期公布的两份党内重要文件都提到了两岸关系和台湾,值得深究。新修订的《中共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35条提及「不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法治中国建设规画(2020-2025)》第24条出现「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和「推动两岸就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等表述。
对台湾民意有更深刻理解
据新华社讯息,《统战条例》是经过去年11月30日中共政治局会议修订,而《法治规画》虽未公布审议通过时间,但基本相信是去年11月16日举行的中共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产物。所以,这两份文件皆经由北京最高层讨论审定,且时间点都在去年11月初的中共19届五中全会之后,可以视为北京最新对台方针的体现。
换言之,五中全会后两岸舆论围绕大陆对台政策的各种猜测,随着这两份文件公之于众,得到了一锤定音的回应。当初,由于五中全会公报与「十四五规画建议」罕见未出现「和平统一」4个字,而是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表述代替,一时间引起不少非议。例如,尽管有分析指这句话跟「和平统一」并无本质差别,但还是有人言之凿凿称,和统表述不复存在,说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台湾问题的急迫感骤升,「武统」大幕即将掀开。
现在回头看,大陆台研会会长汪毅夫不久前批评那些「妄议对台工作」之言,难怪讲得理直气壮。《统战条例》重申和平统一,就是五中全会精神的延续。《法治规画》虽罕见提到在台湾社会争议巨大、甚至是避之不得的「一国两制」,但还是强调和平统一、和平发展。尤其是在「台湾方案」前冠以「探索」二字,要知道在中共话语体系中,「探索」一般会用在短期内不易实现,或远未成型的政治目标或政策规画之前。不得不说,在两岸尤其在台湾,有太多人、包括一些决策层的菁英,都以为习近平是「急统派」。
何以至此?主要逻辑有两条:其一,有些人把中共修宪废除主席任期,视为习要在卸任前一举统一台湾的标志,或认为习有很强的历史抱负,急切希望台湾问题在任内解决。其二,有些人始终认为中共体制的正当性难以永续,一旦受到外部压力或内部问题、权斗,最终会端出「武统」以维持统治,而近些年美中关系恶化、香港政治剧变,更强化了这种想像。
毫无疑问,这是很明显误判。作为「三大任务」的两岸统一,始终是历届中共领导人坚守的核心目标,习近平当然不例外,更因其红色基因而格外明显,但他绝非「急统派」。习当然说过「两岸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代传下去」,也首次提出「两制台湾方案」,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会不顾客观发展规律,或超脱目前历史阶段,去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统一」。恰恰相反,近20年福建工作的经验,让他深知两岸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也对台湾社会和民意心态有更直观、深刻的理解。
为两岸关系提出长远规画
最新也是最具说服力的案例,是习近平近日在中央党校「五中全会研讨班」上的讲话。这是他站在中共执政理论的高度,首度阐释了「新发展阶段」的内涵:第一,「新发展阶段」可视为大陆从1987年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的承上启下过渡期。第二,「新发展阶段」为期约30年,在这期间大陆还是会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不受外部因素干扰迷惑,但强调要因应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由此看来,习近平提出「新发展阶段」,充满了带领大陆迈进「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的雄心壮志,提出的具体目标、方法也相当务实,归根究柢还是要深化改革开放、做好自身的经济发展。正如习近平所言「决定两岸关系走向关键是大陆发展进步」,未来30年,只要台海未出现北京眼中需要化解的「重大风险」事变,那么大陆还是会尽力以和平、融合的方式,水到渠成地处理两岸政治分歧,最终实现心灵契合式的统一。
蔡英文总统曾倡议两岸「相互尊重、善意理解」,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台湾本来就不该、也不会从「一中架构」中分离出去,过去4年美国川普政府用「台湾牌」遏制中国,却未跨越建交与驻军两条红线。习近平并非「急统派」,台湾方案是为两岸关系提出的长远规画,台湾即使一时难以接受,也不必因而曲解、恶言相向,回到和平竞争,两岸当能找到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