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创造吸引台商继续投资的环境

旺报社评

根据投审会最新统计,2021年前11个月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47.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5%,比2010年146.2亿美元更缩水近7成。台商对东协国家投资则大幅成长,1至11月累计投资金额达53.9亿美元,年增超过1倍,并首度超越中国成为台商当期最大投资地区。

新东进暴落的讯号

有人解读台商撤出大陆是不可逆的长期趋势,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因应全球制造链调整的短期现象,究竟何者正确,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证明。不过,台商2021年对外投资出现东协超越大陆现象,可能是统计上离群值(outlier)所造成的偏误,也就是突如其来的一、两笔巨大投资金额所形成的结果。

去年前11个月台商对东协国家投资的53.9亿美元中,确实有两笔巨大的投资。一是台湾上柜公司环球晶为并购德国世创电子,对新加坡子公司的25亿美元增资案,另一笔是联发科对新加坡子公司增资案(10亿美元),两笔金额加总就占了整体东协投资的65%。

不论从投资型态或增资用途来看,这两笔投资都比较像是具有特殊目的的一次性投资,而非长期趋势。也就是说,如果扣掉这两笔对新加坡投资的35亿美元,2021年前11月台商对东协投资仅剩18.9亿美元,只有对陆投资的4成不到。这也意味尽管台商赴陆投资趋势向下,但对比其他地区,大陆还是台商特别重视、不会轻易割舍的市场。

同样的情况不只发生在东协,2020年台商对美国投资暴增654%,金额创下历史新高的42.7亿美元,当时也盛传美国即将取代大陆成为台商投资首选。从电子业的台积电及崇越等科技大厂,到传产业的上银及和大等上市公司,纷纷宣布要在美国加码投资扩厂或设厂。一夕间,「新东进」成为显学。但2021年(1至11月)台商赴美投资金额大幅锐减至4.7亿美元,只剩下2020年的1/10。

近年两岸关系急速恶化,官方不再鼓励厂商赴大陆投资,甚至设下多重障碍,让台商赴陆投资有所忌惮。加上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后,台商为节省关税成本、分散供应链风险,积极进行多元化市场布局,因而弱化对陆投资力道。尤其对一些因大陆环保条件、最低工资等要求提高而不堪负担的台商来说,基于成本效益考量而调整产能或生产线,是很合理的安排。

留意赴陆投资下滑

不过,这绝非代表台商会全面撤出大陆。严格说来,比较像是一种因时制宜、审时度势的弹性作法。换句话说,只要风向稍有变化,如两岸关系出现和缓迹象或中美贸易谈判有好的进展,台商赴陆投资荣景可能再现。再说大陆内需市场与产业链仍持续扩张,大型台商不可能说断就断。近10年台湾上市公司大陆投资收益,不仅未随赴陆投资下滑而缩减,反倒逐年攀升,并于2020年创下历史新高的4746亿新台币,即可略窥一斑。

然而,必须留意的是,尽管台商对大陆仍保持高度兴趣,但赴陆投资下滑却是不争的事实。基于长远发展考量,北京要正视此一问题,并提出更多具体支持台商方案,化解台商投资疑虑,方有助大陆刻正推动的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毕竟,台商导入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思维,是大陆经济得以成功转型、飞快成长的不可或缺要素。未来,大陆想要加速供应链自给自足、追求科技自立自强,台商还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帮上大忙。

我们曾一再指出,台商对大陆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轻忽。过去40年经验告诉我们,台商与大陆是鱼帮水、水帮鱼的关系,台商需要大陆市场,大陆也需要台商投资。未来能否再度吸引台商西进,共创两岸经济荣景,主导权在北京手上。北京得好好思考,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吸引台商继续投资,打造更深厚的互利双赢两岸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