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胜选财经篇/投资台湾政策继续冲! 已吸引逾8千亿元投资、创7.1万就业机会 

▲在中美贸易战大国角力之下,市场多对全球经济前景担忧,但经济部沈荣津反而认为是台商全球化布局转骨契机,未来将采取区块分散式生产布局。(图/记者汤兴汉摄)

记者林淑慧/台北报导

蔡英文总统顺利连任,内阁阁员全数留任,经济部长沈荣津表示,中美贸易战的外部挑战仍巨,投资台湾三大方案总投资金额突破8,000亿,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赶快让投资落实,力拚今年底前落实2698亿元投资额,让企业赚钱,提升员工加薪空间

沈荣津指出,曾经,台湾的产业、资金、人才外移,但在中美贸易磨擦持续一年半以来,经济部为协助厂商排除投资障碍,推动「投资台湾三大方案」,至今已带动339家企业投资约8,641亿元,预估创造71,476个本国就业机会,3大方案后续仍有近90家企业排队待审,显示台商回流已成趋势。

「这一波台商回台投资,除了投资金额的量化效益外,更对台湾制造业转型具有实质而且正面的影响」沈荣津说,中美贸易战牵动全球供应链重组,像是高阶伺服器等附加价值率高或有信赖特性的产品,台商已选择回台生产制造。

在经济部推动的台商回台投资行动方案审查中,要求厂商须具备如云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慧之智慧技术元素或智慧化功能,因此新建置的产线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系统厂回台投资设厂,将会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增加对台投资,并强化产业群聚效益,例如网通设备、自行车、汽车零组件等厂商,都可望重新建立起完整的产业供应链!」沈荣津充满信心地说。

▲「中美贸易战让台商醒过来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订单要全球化。」经济部长沈荣津说。(图/记者汤兴汉摄)

「过去,台商供应链都在大陆,造成国内现有的供应链残缺不全;现在,正是把它弥补回来的大好机会!」沈荣津摊开经济部通过的台商回台投资案件,一一细数目前准备在台新建厂房业者已超过百家,包括国巨和硕、巨大、上银科技等大厂均有需求,将在台投资约1661亿元。

像是全球最大玻璃镜片供应厂今国光学,过去专注光学镜头、镜片研发制造近四十年,终端客户包办Canon、Nikon、Sony、Tamron等国际大厂,由于大部份客户主要组装基地均位于中国大陆,受到近年经营环境丕变,加上中美贸易战搅乱全球供应链布局,尤以中国大陆间接转销欧美日的医疗用镜头、专业单眼相机镜片镜头影响最巨。

基于根留台湾、扩大台湾经营规模,朝高技术高精密的手机镜头、物联网镜头、车载镜头产品发展,今国光决定加速在台湾扩厂扩线,提高MIT附加价值率。将投入逾6亿元扩建台中梧栖现有厂区,增聘专业模具人员,以提升高精度光学模具产能及自制能力,加速开发量产速度及降低模具成本。同时扩充塑胶镜头镜片产线,以争取国际一线客户订单。

「中美贸易战让台商醒过来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订单要全球化」沈荣津说,面对一路垫高的关税,与欧美各国严防厂商「洗产地」避税,经济部为台商找活路是责无旁贷,首要则是解决台商痛点

过去台商屡屡反映回台投资不易,须面对融资及土地、劳动力取得等问题,为了当台商在贸易战下的后盾,「政府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让厂商在各个部会之间奔波,碰到税的问题要跑财政部、外劳要找劳动部,我们成立投资台湾事务所,提供单一窗口、客制化服务。」沈荣津说。

▲经济部的一站式服务,为台商解决投资痛点,依据经济部统计,目前投资台湾三大方案总投资金额已突破8,000亿元大关。(图/记者汤兴汉摄)

针对此次台商大规模回流,经济部一方面透过提供专案贷款的方式,让有兴建厂房及购建机器设备的企业得以迅速取得资金,政策设计也兼顾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比照新加坡的一条龙服务,让台商回台投资都动起来。」

以台商在意的缺地问题为例,官员表示,经盘点截至2022年为止,全台可提供设厂的产业用地约1,827公顷,其中,立即可供设厂用地则有716公顷,多数集中于中南部,政府将采取「只租不售」方式逐步释出。

对于土地取得较不易的北部地区,政府则祭出容积奖励,推动工业区更新立体化方案,官员指出,截至2019年11月底为止,全台已有30家厂商提出申请,可望创造224.81亿元新增投资、提供7.17公顷产业空间。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国角力之下,市场多数对全球经济前景悲观,但沈荣津反而认为是台商全球化布局的转骨契机,依他推论,在中美贸易战的推波助澜下,制造业未来将不会集中在世界工厂中国大陆,而将采取区块、分散式的生产,如何让生产基地更贴近市场需求,将是台商决定全球投资布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