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大胆刺激消费与投资
旺报社评
「步上日本失落十年后尘」应是近期外界讨论大陆经济最夯的话题,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曼为首的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大陆经济恐将一蹶不振。野村总研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出席上海外滩金融峰会时表示,大陆是否步上日本失落十年后尘,仍有待时间观察,但从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确实已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其成因与总体需求下滑(如消费与投资)导致的衰退不同,但本质上就是经济衰退。
避免步上失落十年
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主要是企业或个人因负债过高,加上对未来看法悲观,选择先行削减支出以偿还债务,而不愿增加投资与消费,使得经济失去增长动能,进而步入衰退。199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破灭、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大衰退,都属于资产负债表衰退。
根据辜朝明说法,大陆因房地产与债务问题,即使面对较低的利率环境,大多数企业及民众仍宁愿还债,而不想借钱投资与消费,符合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条件,从储蓄率近年变化来看,确实如此。根据中国资金流量表统计,2023年第1季居民储蓄率持续维持在38%历史高位附近,相比疫情前5年(2014-2019)平均34%,整整高出4个百分点。
人行近期公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也指出同样事实。2023年第2季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比重高达58%,足足较疫情前约48%比重,高出近1成;相反地,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比重下滑至17.5%,不仅较上季减少1.3%,较疫情前略高于30%,减少近半。
今年8月大陆企业定期存款再创新高,达54兆人民币,企业囤积现金顺位明显高于投资。以大陆金融机构发行的定存单为例,今年第1季发行总额创历史新高的5.5兆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都落入企业口袋。意味大陆居民与企业不是没钱,而是不愿花钱。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陶冬点出,最近大陆有两个过去见不到的现象,一是民众排队提前还房贷,另一是企业疯抢大额定存单,形成资产负债表的衰退。这类衰退会受到外界更高的关注,因为相较于一般总体需求不足的衰退(或称景气循环衰退),时间通常会拖得较长,很可能一蹶不振。日本失落十年,就是最好例子。
面对资产负债表衰退,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无差别式的全面降准降息货币宽松政策),往往因流动性陷阱问题,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即使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降得再低,释放出来的大量流动性,也会被民众或企业储蓄起来,不易进到实体经济,成为经济活水。在此前提下,民间消费与投资难被刺激,经济自然也就无法摆脱停滞、甚至衰退局面。
财政政策要更积极
上述现象确实是现阶段大陆经济的部分缩影,但问题是否真如外界所描述般严重,或完全没有政策工具可以解决,仍有待商榷。大陆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量体大、底气十足,不似外界想像的脆弱。大陆已不只一次证明,其独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治理能力,让北京在政策工具运用上,可以更为迅速、有效率,也更能因应潜在危机的冲击。
最重要的是,对于资产负债表衰退,北京已意识到严重性,也知道解方为何。下半年一系列挺民企措施,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1条意见、28条具体措施及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等,可一窥端倪。不过,尽管如此,面对企业及民众选择缩衣节食、追求债务最小化的行为,决策绝不能掉以轻心,应在财政政策运用上更大胆、积极。特别是当货币政策因流动性陷阱而有所局限时,财政政策要更积极、政府支出要更扩大。
大陆2022年人均国民所得1万2608美元,经济仍有很大成长空间,诚如辜朝明给北京的建议,处于低利率环境下,倘若企业及个人依旧选择还债,而不愿借钱投资与消费,政府就要成为推进器,直至企业及个人认为资产负债表已修复,让企业与人民有安全感,愿意投资、消费是政府存在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