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意涵

旺报社评

大陆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回应解放军在台湾周边大规模演习一事时称,这是年度计划内的常态化演练,并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如果不想做中国人,我们也不会坐视不管」。吴谦的话很直接,也很清楚,中国认同是台海和平稳定的前提。

中华民国也是中国

台独否认自己是中国人,自然是两岸和平的最大敌人,民进党政府趁执政优势修改文、史教科书课纲,视中国人为外国人,打压中国认同,此非「天然独」,而是「人工独」,不过,其中大陆也有部分责任。在两岸关系中,北京突出「一中」、压缩「各表」,为民进党创造机会,在「法理台独」无门下,顺势将中华民国「去中化」,「中华民国台湾」俨然成为暂时满足独派支持者的「新国号」。

可以理解,要求北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绝非务实,但在两岸关系中,应尽可能包容中华民国也是中国、中华民国国民仍是中国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就能取信不支持「台独」的台湾民心,争取台湾社会正面看待两岸融合发展,恢复对话接触,保台海免于战火。

捍卫中华民国不是「另类台独」,更非所谓「华独」或「独台」,否定中华民国「统」的意涵,不利于台湾反对台独,徒增坚持中国认同「非绿阵营」两岸论述的难度,及在总统大选中拉下民进党的机会。「中」这个字,在独派操弄下字义错综复杂,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日前「中国国民党绝对不是亲中或统一的政党」一席话,因而受到口诛笔伐,但他话里的「中」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谓「不是统一的政党」是指「不接受中共『一国两制』统一方案」。

夏立言的发言符合台湾多数民意,对中国国民党而言,孙文创建的中华民国才是「中国」,这是两岸的内部矛盾,而非国族认同的异变,只有坚持此一立场的中国国民党或「非绿阵营」,才有能力、有意愿、有政治基础可以处理两岸关系,赖清德邀习近平吃饭只是逞口舌之快。

夏立言发言遭误解其来有自,台湾文史及社会科教科书「去中国化」,已彻底翻转台湾人的国族认同,解构「中国」的政治定义,使本是互为表里的「中国」与「台湾」成为对立、互斥的认同,此反应在近年国人的国族认同民调数字,「中国人」认同渐趋势微。

翻修课纲恢复认同

中国认同式微,导致在文化、意识形态的「阵地战」中,蓝营节节败退,挺独的绿营在台湾「市民社会」独领风骚,手握「文化霸权」,无怪乎总统大选民进党「抗中牌」屡试不爽,「政治社会」牢牢捉在手上,造成两岸关系每况愈下。泛蓝若重返执政不可能单凭「九二共识」即可重返马英九时代的两岸关系,新政府需要梳理因缺乏「中国人」认同而形成的两岸社会矛盾,重建中国认同,胜选只是重建的开始。

此次总统大选,过半民意期待政党轮替,「非绿阵营」若能顺应民意完成整合,拉下民进党机率不小,但执政后若无视教科书课纲扭曲国人的认同问题,不能剑及履及翻修课纲、在文化、意识形态上扭转颓势,执政将是昙花一现,难解两岸关系困境。

无论是侯友宜或柯文哲皆须严肃看待课纲问题,列为政策的重点,此为未来执政成功与否关键所在。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生前曾言,台湾的未来不是台湾的民意所决定,而是由两岸力量的对比及美国愿意介入的程度所决定,没有一个国家能阻止两岸的统一,李登辉的认同教育,无法改变两岸最终的统一,只会增加台湾人在两岸统一过程中的痛苦。李光耀与台湾相知相惜,说话向来直白,不带浪漫与伪善的外交辞令。

一味压缩「中国」的诠译空间,无助于重塑「两岸一家亲」。「中国」认同是台海和平稳定的前提,课纲必须「去独化」,但两岸对「中国」的意涵亦应「求同存异」,始能创造融合统一的条件,使「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成为两岸和平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