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晨煜医生:为什么会经常觉得人活着没有意思?
知乎截图
小时候的口头禅是「没意思」,每次家人催促我做点家务或者要去体育锻炼时,这种「无聊感」或者「焦虑感」就会充盈在脑袋里,使得我对于别人安排的事务产生抗拒,这个时候他们越是催促我,这种感觉就愈加强烈。
反倒是不经意间能够进入的「心流体验」会让我忘记时间的存在,比如看一部电影,片头并不怎么吸引人,但如果能耐着性子看下去,就可能进入一种沉浸式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没有焦虑、没有无聊,时间也会变快。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道:焦虑把人从对「世界」的沉溺带回。
日常的熟悉感崩溃导致人的存在模式从「安住于世」进入「无所立足」。当人从「对世界的沉溺」中被带回,事物的意义被剥除时,就会因面对世界的孤寂、无情和虚无而焦虑。
如果不想让自己持续地身处焦虑的泥潭,你就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流体验,或者找到能让你沉溺其中的事情。
抑郁症的一个核心症状是兴趣索然,他们对各种事情缺乏动力,认为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当家人朋友建议看看书、跑跑步、适度建立社交时,他们通常会拒绝——做了这些能有什么用呢?人生不一样还是一片晦暗?
一部分抑郁患者陷入到对「意义」的追寻,甚至开始思考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往何处?」,然而大多数人并不能给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新学到一个词「意义怪」——他们凡事都要找寻意义,在开始一件事情开始之前就要明确动机、目标、过程和收获,要把一件事情的附加值摊开在桌面上,12345列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件事情必须有意义才会想要去完成,没意义的事就没有必要去做。
你或许认为只有工作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正事儿,任何的娱乐放松都是浪费时间,所以看闲书、打游戏时会带着强烈的自责感。结果往往是「正事儿」没做好,娱乐的时候也充满了愧疚。
我不想否认对于「意义」的追求是有价值的事情,但是简单地把事情归类为「有意义」或「无意义」并不可取,这样反而会限制你的行动,你可以尝试寻找生活中「有意思」的部分,这可能才能保证你持续地对生活产生热情。
一个抑郁症患者在看过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后就断言「人生毫无意义」,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努力。因为任何阶段目标和意义都会在事情达成的瞬间就消失不见。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努力学习、考个不错的成绩可能是他们的目标和意义,而对于少部分人,他们会质疑「考了好成绩之后呢?又能怎样呢?」
无独有偶,持此种态度的哲学家还不在少数,19世纪哲学悲观主义的代言人叔本华就曾说过「为了任何目标而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从宇宙的尺度来看,目标会瞬间消失」。人不可能获得快乐和达成目标,它们都不过是未来的幻影或者是已经消逝的过去。
但有趣的是,有许多事情对叔本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他一生都在积极写作,努力说服别人相信「人生毫无意义」,反对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从事哲学思考而不是选择自杀。
意义是人为赋予的价值,如果一件事情本身是重要的,他们就不需要意义来支持其重要性。反而我们越是陷入对意义的追求,就越不可能发现意义,因为它就像快乐一样,无法直接求得。意义和快乐只不过是参与生活的副产品。
本文作者:申晨煜
责任编辑:刘岩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内容均为科普知识介绍,不含有推荐、证明等广告属性。科普内容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无广告属性。
如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或对文中来自网络未能找到出处的图片有版权异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