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十大潜在盖牌效应

房市十大衡量指标

淡江大学产经系前副教授庄孟翰表示,当前房市出现十大「盖牌」效应,不论价、量,都未真实呈现,台面下潜在超额供给的压力,要比预期中要高。

德明财经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中华不动产仲裁协会仲裁人庄孟翰观察当前房市指出,尽管政策一波波祭出调控措施,但迄今仍价量背离,且代表预售屋及新成屋房价的国泰房地产指数,已被代表中古屋房价的信义房价指数超越,部分区域房价也持续创高,外界「有看没有懂」,主要都是房市潜藏「盖牌效应」。

首先,以低总价掩盖高单价:为迎合刚需、控制总价,坪数缩小,但单价被推高。

第二,实价资讯被浮报的装潢、家具赠送垫高:预售屋完成签约后,必须在交易签约30天内登录实价,但台面下扣除退佣及装潢、家具赠送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更改案名再继续卖,都是追踪不到的「盖牌」地带。

第三,房地合一税2.0「盖牌」潜在转手量:重税锁住2~5年投资客持有时间,潜在供给被盖住。

第四,建物买卖移转栋数除包括中古屋之外,还有三~四年前已售预售屋,因此要用这个指标来解读房市买气,难免会失真,产生盖牌效应。

五,使照量远小于建照量,主要是缺工缺料、工程递延,甚至有些建商不开工、歇业,都会让实际使照量递延或被盖牌,未如预期的放量。

六,销控台上、台下的销售率差异,造成的盖牌效应。

七,土地交易量失真,因为业界仅统计上市柜公司及实价登录资讯的成交金额,其实为数可观的自然人买卖土地的交易金额仍被盖牌、未被揭露。

八,都更和危老重建案地主释出户、自主更新未售户,新增供给也产生盖牌效应。

九,少子化现象牵动家户量激增,但家户比下降,衍生新增小宅需求。

第十,产业进驻及就业人口成长带动的社会增加率,掩盖住区域实际供需结构,因此特定区域房价被推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