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障者兒少安置多 社家署願提供資源

【台湾醒报记者吕翔禾台北报导】「台湾有17%安置儿童是身障者,需创造更友善收容环境!」卫福部社家署儿少组组长林资芮19日在研讨会分享儿少安置政策时表示,我国儿少安置在收容环境、频繁安置等面向都还有精进空间,会尝试引入特教资源,让身障安置儿少更安心。有与会者建议,台湾与日本同为儒家文化,应持续强化家庭安置,而非如西方多设立安置机构。

中华育幼机构儿童关怀协会19日举行「同舟共济迎向韧性世代:儿少安置与自立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分享儿少安置政策与各类建议。

安置受少子化挑战

林资芮在会中表示,儿少安置人数虽然逐年减少,但可能是因为少子化导致。另外,机构安置为多数(50%)、寄养安置次之(35%),机构安置有减少趋势,亲属、寄养、团体与居家托育的比例有提升,但年轻夫妻不生小孩、想要协助安置的意愿也下降,寄养者高龄化、儿少问题复杂化下,儿少安置也遇到不小挑战。

「安置儿少中有17%是身障者!」林资芮表示,8成身障安置儿童是安置在儿少机构与寄养家庭,但因为监察院曾纠正过卫福部,认为安置机构多成人,恐让身障幼童成长受限,因此卫福部也在检讨如何改善,有可能仿效高雄引入特教老师,进行如床边故事等活动,让身障安置儿童能更安心。

频繁安置有损发展

她也指出,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包括1、家长申请安置比率较高;2、儿少家外安置时间较长;3、机构安置比率较高;4、多数安置儿少有转换安置经验;5、自立培力及支持资源尚待加强与6、替代性照顾品质尚待评估,因此政策会希望减少不必要安置、提供适当之替代性照顾等方式处理。

预防不必要之安置部分,林资芮举例说,会尽量让儿少留在原生家庭生活成长,透过教育训练、社工访查,还有社福中心、家暴与性侵害防治中心,执行渐进是返家,若无返家可能,也要及早进行自立生活训练。提供适当之替代性照顾部分,会设法减少照顾人力流动率、补助机构人员服务费、修缮费用等维持照顾量能。

应强化家庭安置

现场有与会者建议,欧美希望收容机构多、在家庭安置小,但以日本为例,因为儒家文化的关系,儿少安置仍以家庭居多,而日本官员很有自信对国际审查官员表示家庭可承担安置儿童照顾功能,希望能仿效日本、强化家庭照顾功能。林资芮表示,安置政策确实有必要依照国情调整,会将意见带回检讨。

【更多精采内容,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