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救下一代创造力 总纲须大修

国教行动联盟等教育团体发起「自己的孩子自己救、街头公民审议12年国教」游行,近千位家长与孩子一起上街头,表达对12年国教入学制度不满。(郭吉铨摄)

「12年国教」初步启动,笔者以为,新修总纲草案存在双重隐忧:一是只重知识技能,漠视人格品德教育,「文化基本教材」不升反降,被对半砍到只剩两学分;二是科科等值,为了方便新增非核心课程,竟将国、英、数等核心课程砍掉四分之一,完全没有课程等级区分概念。

「总纲草案」一再强调「全人」教育,「全人」教育实包括人格道德与知识技能两部分,前者重在培养行己有耻,有责任感又有正义感的贤者,关乎待人接物;后者重在专业知能,含括一切谋生技能的学习。德能兼备,方名「全人」。

今天的台湾,最需要的是人格道德教育,唯有人格道德,才是国民教育的核心价值。人格,只是一个主体的自觉;道德,则是内在心甘情愿的自我节制,这个道德自律能力的高低,正是人格尊严的重要指标。

长期以来,台湾在半调的民主狂潮席卷下,政治人物往往只顾选票,百姓福利置一边,上焉者若非乡愿徇俗,哗众取宠,粉饰太平,全无责任感;下焉者则抱残守缺,无所作为,甚至茍且营私,以天下苍生为刍狗。导致整个社会价值错乱,黑白混淆,正义不彰。集体无明又放肆的结果,驯至所谓「人心失去就,中人可横行」。上一代不行,总希望下一代能更有出息,唯有期待文化教育政策或能挽狂澜于既倒。然而,我们从「12年国教」总纲里,不仅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天光,反而感受到太多不吉祥征兆。

经爬梳发现,原来总纲小组也把「通识教育」拿来充当其所谓的「全人」教育。可笑的是,总纲竟以「非考科」作为「通识」的界定,严重误解「通识」教育的实质内涵。严格意义的「通识」,是相对于专业知识技能而言,一般专业知能注重的是概念解析的专精,是别异,属于生命的广度与深度。通识注重的是性灵会通的博雅,是合同,属于生命的强度,也正是「全人」教育居于关键角色的人格道德部分。

拟定这种只教知识不教做人,舍本逐末的「半人」式方案,却期待能「适性扬才」而达成「全人」教育的理想目标,那不过是画饼充饥罢了!

增加选课学习的自主空间,立意固然良善,但也不能以牺牲核心课程为代价,否则便会得不偿失。尤其国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共同基础能力,「文教」全在教仁教孝,更是学生人格生命信息的重要来源,关乎存在的智能,学了一辈子都用得着,故只能增而不宜减。这两种课程,正是所有课程核心中的核心,研修小组在这上头近乎儿戏地挥刀,何止是不懂教育,简直是背道而驰!

国民教育是一切建设的根本,更是国家竞争力之所系。这一套教改方案既已纰谬百出,如不能悬崖勒马,暂缓实施,也当亟谋救正,大幅翻修。若只为博得表面虚浮的政绩而执迷不回,势将使下一代国民的抗压力与创造力大幅弱化,耗费民脂民膏不说,犹恐将功德翻成造孽而大失民心。马政府不宜等闲视之!(作者为「抢救国文教育联盟」共同发起人、明道大学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