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台独课纲 侯友宜须直面(段心仪)

教育部2018年连续召开课审会议,社会领域的高中历史新修定课纲,将现行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等3部分的课纲,改成台湾、中国与东亚及世界等3个分域。(本报资料照片)

侯友宜市长接受国民党征召为总统参选人后,迄今民调低迷。蓝营群众虽高呼团结,但除了「下架民进党」的共识外,却一直无法凝聚出拥护「侯中心」的意志。其实,侯提出成立特侦组、检讨军公教退休金、松绑巴氏评量表等政策都不错,却无法拉高支持度,原因何在?近日《中天辣晚报》专访侯市长,护驾的柯志恩反驳「台独课纲」的说法,就是答案─规避核心价值的表态。

108年实施的《十二年国教课程纲要》,针对国文及社会领纲的重点调整已经大跨度地解构中国历史、文化意识,模糊中华民国定位,为台湾独立建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民进党如果继续执政,未来实施的《118国教课纲》只剩台湾主体意识,「台独工作者」也务实地完成了使命。这是有识之士最大的隐忧,因为这种教育政策不但截断了台湾下一代与祖先血脉文化的连结,也疏远了两岸情感的交流,制造彼此的对立与敌意,陷台湾人民于永远的兵凶战危。

20年来文史教育的悄悄异化,正是今日「天然独」的成因,也造成中国国民党争取青年票的鸿沟。但难以理解的是,国民党面对这与日俱增的危机,却是一贯的漠视、回避。是真傻,还是装糊涂?

《中天辣晚报》访问侯市长前,整理观众提问发现聚焦二事:两岸与教育。针对两岸,侯市长已多次说明,但总不清不楚留下悬念,至于教育政策就真是一片空白。教育政策虽广泛,但攸关总统大选的蓝绿对决点只有课纲。

2016年蔡英文上任后颁布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暂停101课纲,重启课纲审议程序,可见其重中之重。因此观众自然会问侯「当选后会改台独课纲吗?」但柯志恩立刻接话,先质疑「台独课纲」这个前提,再表示「课纲只是比较软性,不像过去我们学那么多历史地理。」其斧凿痕迹极重。大家不免联想:柯是代侯表态?国民党即使胜选,课纲去中化趋势仍不变?国民党独台势力和民进党台独势力已经合流了吗?那大选蓝营热情投票,意义何在?

平心而论,三党参选人中侯市长的信任度最高。他从事公职数十年,是警界的战神,也是优秀的市长,虽拙于言辞,执行力却极强,正所谓「讷于言而敏于行」,是孔子最欣赏的人格特质。但侯市长毕竟只有地方执政经验,眼界与格局的提升实非一蹴可几,必须辅以强大的人才库,居高建瓴,针对时弊提出几个聚焦亮眼又可行的方案,才能感动蓝军,成为共主。

两岸政策或许在中美共管情势下,蓝绿空间都有限,界线极为模糊。但教育政策攸关未来世代的认知,其抉择却直指领导人的本心。蔡英文已暂停101课纲展现本心与意志,赢得绿营信任,也赢得8年执政。侯友宜的本心与意志是什么?蓝营的票在等待这道关键题的答案!

(作者为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