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重整故宫 擦亮国宝(段心仪)

故宫日前传出国宝图档外泄,怀疑可能涉及国安,士检查出竟是故宫内部搞乌龙上传免费平台。(本报资料照片)

辉煌灿烂的故宫博物院曾经是台湾之光,世界各国旅人到访时必去朝圣,但历经政治及疫情干扰,故宫已显迟暮。萧宗煌院长既已确定留任,就不能再以「看守」的心态,因循苟且于各种陋规旧习,必须拿出魄力回归正道,否则国之重宝危矣!

危机肇始于绿色执政偏执的心态。前院长吴密察既不珍视中华文物,又任意破坏故宫的用人原则及制度,将原本编制中的书画、文献两处合而为一,挪出空间设立「综合规划处」,作为关系户进入故宫的跳板。人事制度的紊乱,直接间接造成2021年〈清乾隆青花花卉盘〉等3件国宝的毁损。

他更唯利是图,不惜让翡翠白菜南北奔波,颜真卿《祭侄文稿》远渡重洋,更多方寻求国宝出展日本地方博物院的机会,轻忽国宝的安全,还表态支持故宫降级改隶文化部,无视故宫地位足以比肩罗浮宫。这些作为其实已从实质及心理两层面重创故宫。萧院长必须拨乱反正,否则衰颓之象将逐步浮现。

一、组织重整─恢复图书文献处:故宫典藏文物共698857件/册,其中善本书籍、档案文献就有612058件,比例高达87%。如此庞大的典藏数量,如今却屈居于书画处的科级单位,不但没人没钱,更失去独立单位的发言权,无法争取合理的安排与配备以发挥典藏品的效益。即使策展,都无法凸显其孤本的珍贵性,反而变成书画的陪衬,让观众入宝山而空手回。

二、思维重整─恢复善良管理人的自我认知:故宫文物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展现,以实体佐证历史的辉煌。因此,当年故宫老员工才会舍生忘死保护这数十万件文物安然抵台,他们一念至纯绝无私心,也形成故宫人优良的传统。

但自从前院长大量引进研究人员取代专业员工,文物变成研究发表论文的工具,策展成为博物院的主轴。策展人只考虑展览效果,不考虑书画的脆弱,内容丰富的书画失去了应有的喘息时间,显而易见的加速老化,颜色剥落,受损严重。

三、人事重整─调整待遇培养专业员工:故宫维修人本是师徒制,但制度的缺失让有技术没有学历的徒弟永远只能当工友,总量管制下名额又愈来愈少,导致老化严重的书画求医无门。半路出家的研究生自视高又没有基本功,负责任的老员工急得跳脚,新人却认为东西会坏很正常!这样的心态如何维护古物?恐成千古罪人。

四、空间重整─调整库房与展间比例:南院固定策展后,展品供应已接近极限,北院实无须扩建展间,反而该关注库房不足的问题。为了扩大展间,文献古籍柜数缩减,超大画作防水布遮身,器物处更无法改箱为柜,一个国际级博物院如此捉襟见肘,实让台湾蒙羞。

故宫博物院金玉其外,不容败絮其中。

(作者为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