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重罚遏止不了转弯事故(林志学)

一对母女走在台南市成功路斑马线时,遭一名孕妇驾车撞上,女子卡在车底,3岁女儿当场死亡。(读者提供/程炳璋台南传真)

台南一对母女行走斑马线遭汽车撞上,酿一死一伤,交通部长王国材公开致歉,表示国家无法保护行人,他个人非常愧疚。此次意外非单一案件,而是类似模式不断重复,目前台湾受限于事故现场图无法对外公开,外界经常难以剖析事故发生成因,但从媒体披露的迹证进行拼凑,恐怕不是靠重罚就能遏止憾事发生。

「驾驶左转时疏于注意正在穿越的行人」,这个问题不是只有台湾人特别严重,即使是严谨的日本人,也存在转弯撞行人比例偏高的问题。于是乎,日本特别研究驾驶人右转时(日本靠左行驶)的「视线」和「注意力」变化,最终将驾驶人的不注意归类为三种类型。

第一,视线未转到行人身上,注意力也没放在行人身上;第二,视线有转到行人附近,但注意力没有放在行人身上;第三,视线有转到行人方向,但因注意力放在转弯动作,即使看到行人,也未意识到有行人,这就类似我们找钥匙时,经常就在眼前却没看见。

第一种状况相对好解决,只要工程上将岛头延伸,斑马线进行照明改善及位置校正,透过设计让车辆尽可能正对行人穿越线,除可在白天避开A柱盲点,晚间行人也会落在汽车头灯的照射范围;教育上则要训练驾驶左转时靠路心再转弯,避免抄捷径;监理上应要求汽车挡风玻璃的透明度,确保驾驶能明视行人。以上其实都是台湾目前能做到的事。

第二种状况的成因在于,人的视线注意力要不就深、要不就广,当深度集中,视线范围就会缩窄,反之则会变得广浅,所以有时环境资讯一多,人就很难充分注意。以台湾而言,我们的街景经常很杂乱,广告看板横竖陈列;加上许多路型经常是奇怪的畸形路口,道路边线难以勾勒出完整的路口轮廓,这对建立驾驶人行车时的认知是蛮困难的事,但由于这牵涉到市容的改善,要改变并不容易。

第三种状况的解决方式不算太难,只要设法降低驾驶人左转的注意力负担,注意到穿越行人的机率就会提高。例如,增设可安心左转的专用车道,让驾驶人毋须在意对向车,或是简化路口通行的车流等。

对日本社会来说,是在雷厉风行「交通安全基本法」,加上交通工程、安全教育、严格执法都尽力做了一轮后,才发现这类容易造成事故的状况始终难以改善,终而在3年多前开始聚焦做上述更精密的研究。

以目前台湾现况来看,若能把第一、三种状况进行改善,预料就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效。但在此之前,应尽可能地让驾驶了解这类转弯事故的核心成因,借此建立驾驶人的心防,共同减少事故发生。

(作者为台湾交通安全协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