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故宫失手 绝不能失格(谢小韫)
日前故宫「失手」打破3件古物,引起全民的震惊与质疑,各种传言与谴责纷至沓来,故宫陆续公布初步调查报告,但是仍未能平息滔滔舆论。(图/本报系资料照)
日前故宫「失手」打破3件古物,引起全民的震惊与质疑,各种传言与谴责纷至沓来,故宫虽然迫于压力,近日陆续公布了此事的初步调查报告,但是仍未能有效平息滔滔舆论。
故宫为台湾傲视全球的博物馆,发生此一震惊国人之事,深觉该馆在处理过程中,忽视了两个重点:
一是对典藏制度的检讨:故宫虽然早有行之有年的典藏制度,但仍不免有此事故,即知此一制度必有其亟待改进之处。
首先,故宫声明打破的3件文物是「一般古物」,而非「国宝」或「重要古物」,意在强调打破「一般古物」,责任较轻。实际上,所谓「国宝」、「重要古物」及「一般古物」,是《文化资产保存法》对古物的分类而已。这些分类是由文化部文化资产局聘请学者专家所组成的审议会予以认定。故宫有近70万件藏品,历年来送请文资局审议的古物极其有限,故能列入「国宝」或「重要古物」的名单者亦相当有限,尚未送请文资局审议的古物就很可能被列入「一般古物」。而故宫所典藏的文物无不是中国皇室中的珍藏,其贵重性与稀有性绝非坊间的一般文物所可相提并论。
故宫的研究人员或搬运人员,竟在整理古物的过程中发生失手打破古物的情况,可谓是博物馆管理不可思议的「低级」失误!可见其管理制度上人员训练的不足;其他如清点古物的过程纪录、呈报时间、公开说明方式、行政责任的处理等,皆有欠透明,不为国人所谅解,乃理所当然。
二是发生状况的处理态度:举世博物馆的藏品遭受到各种人为或自然的损害,都在所难免,但故宫在此三案发生后,并未在第一时间提出令人释疑的完整说明,让各种猜测与质疑充斥于媒体,最终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乃被动陆续公布调查结果。而主其事者在行政处理与行政责任的承担上,亦未能展现政务官应有的风骨,也让国人难以苟同。
故宫是台湾的门面,堪称是台湾向世界展示文化实力的最美橱窗。民进党执政后,在「去中国化」的大帽子下,许多文化政策都被人所诟病,尤其对于典藏世界级「中华文物」的故宫,更是屡屡伸出咸猪手意欲染指,例如主张「同心圆史观」的杜正胜院长、主张「故宫台湾化」的陈其南院长,都曾大言夸夸地欲稀释故宫代表中华文化的意涵,或将故宫与台湾文化强加连结,让故宫「台湾化」。现任的吴密察院长也曾积极配合行政院,欲使目前直属行政院的故宫组织降格,改隶属于文化部,又肆意拒绝与林家续约「兰千山馆」的国宝级文物保存等。这些举措都在在令人侧目!
中华民国肇建后,故宫于民国14年成立于北京紫禁城,由政府将所有清朝皇室的典藏品收归国有,并开放给民众参观。中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将约2万箱文物随着战事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国共内战时,政府又再精选近4千箱精品,65万件文物运至台湾,暂存于台中雾峰北沟,并在民国54年于台北外双溪复院,正名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今日在世界级博物馆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人类的文明史有着重要贡献,是中华民国政府数十年的戮力保护,与许多民间人士耗尽毕生的力量去维护所造就的。它的世界级地位和声誉,不是任何一个博物馆负责人、行政院长或是政党所能轻易撼动!
故宫今天的问题,就是世界级博物馆的问题,故宫在处理过程中应有的世界级博物馆风格,不应在此次风波中被遗忘或扭曲。打破3个碗盘可归因于自然灾害或人为疏失,故宫就算可以「失手」,却绝不能「失格」!(作者为前台北市文化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