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韫》故宫降格是台湾文化失格
国立故宫博物院传将因应政院组织改造,改隶属于文化部,因此闹得沸沸扬扬,外界更流传故宫将更名为「华夏文物博物馆」一说。(本报资料照)
最近坊间对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是否更名,及改隶于文化部,成为三级机关一事,多所讨论,本人初闻此消息,颇觉不可思议!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华文物博物馆,足以与世界级的法国罗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及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分庭抗礼,鼎足而立。这个举世闻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过程的艰辛又是何其不易?今天国际上知名的商业产品,诸如劳斯莱斯、宾士、劳力士等这些全球的顶尖企业,少说也需花费百年的努力,才能建立傲世的品牌,它们的名称就是它们企业的生命奋斗史,经营者会轻言改名吗?
若说「台北故宫」改名的政策目的,是为区隔「北京故宫」,或是「去中国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台北故宫」与「北京故宫」虽然原都属于国民政府的「故宫博物院」,但是藏品各异,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辗转流离的战乱时代,「台北故宫」的藏品在数量上虽仅占原「故宫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许多珍品却是精中之精的国之重宝,非「北京故宫」所能望其项背。
一个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却要白白让给中国大陆独享,有何可以昭告天下的道理呢?其次,若要将「台北故宫」更名为「华夏博物馆」,则更令人啼笑皆非,台湾一地若能代表华夏文明,这不是「去中国化」,反而是更深化中国化了!
再说,将故宫在组织上改为文化部的三级机关,明眼人一看即知,这当然是将故宫的地位降格了。原来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是内阁阁员,与部会首长平起平坐,直属于行政院。这个文化机关原先的定位与一般部会同等,不但享有部会级的机关预算来维护,其藏品也不容一般官僚可以轻易接近,若硬要将其改为三级机关,其人事组织编制及经费预算等均要符合政府组织中三级机关的规格,更遑论在政策上的受限了。这显然不是「封建不封建」的问题,而是实际上轻视国宝、漠视文化的作为!
回首过往,拜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所赐,民国14年10月10日,民国政府在曾经作为帝王宫殿的北京故宫成立了「故宫博物院」,所有百姓可以进到昔日帝王之家,观赏自己国家数千年文化的瑰宝。民国20年,日军进犯中国北方,故宫文物开始自北京南移至南京;民国26年,日本正式发动侵华战争,故宫文物又开始从南京陆续迁移,在八年对日抗战中,故宫文物就在曲曲折折的经陆路、水路、山区,辗转迁徙于西南的重庆、峨嵋、乐山等地,逃离日军的魔掌。到国共内战时,国民政府于民国38年初,在时局动荡、军备极端吃紧的情况下,仍千辛万苦地动员兵力及物力,将3484箱的国宝、60余万件文物,从南京运到台湾。这是当时政府的文化高度及远见,以及深切了解这些国宝是国家文化发展及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石。民国54年11月12日,直属行政院的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多年来,每年都有超过500万名游客造访,其游客人数之多,名列世界前十大博物馆之列,以台湾今日艰难的国际地位而言,这不啻是让举世听到我们声音的一大利器。换言之,作为中华文物守护者的台湾,「台北故宫」无疑是最亮眼的一张国际名片,而今天的执政当局竟要涂改这张名片的名称,或降低其位格,这不只是失格,简直是失能之举了!
所谓文化政策,应该是国家整体发展策略的主要构成要素,这并非只是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权责而已,更应该要回归到文化的主体,亦即国民的文化权利。「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是我们台湾历史的一部分,也是台湾人民身分的象征,它是让世人闻之向往、肃然起敬之所,其国际地位与知名度让世人看到台湾,而凡我国人亦无不引以为傲,这乃是国民普遍的心声,不知政府听到了吗?
(作者为前台北市文化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