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2022年的新常态(杨艾俐)

专家预估2022年通膨飙更凶。(图/美联社)

2021年,我观察世界表现,年度字应该是「等」,经历2020年的新冠疫情,大势似乎已定,但大家不敢大意,所以只有接种疫苗,「等」着打疫苗。去年5到10月全台民众苦等疫苗,幸好郭台铭开第一枪捐赠,最后促成台积电和慈济合捐,才解决疫苗的燃眉之急。

这段时间台湾也都在「等」开放,去年5月政府将防疫警戒升到三级,网上广传「看好了世界,台湾人只示范一次,在两周内解除三级!」,这反映了台湾人的乐观,但也失之天真,甚至坐井观天。台湾「等」解除三级警戒,和新加坡选出的年度字「盼」、法国的「熬」是同样意义。

至于今年的前景,脉络主要围绕在新冠肺炎,以及通膨、利率和股市,台湾更要加上台海两岸情势的变数。

在疫情方面,综合学者专家和印度神童的预言,与病毒再共存1年是可以想见的。美国公卫专家预测,Omicron变种病毒会使得2022年最初两个月,确诊人数、住院案例及死亡案例同时飙高,但高峰期消退后,生活可望慢慢回归正常。

但我们真想回到疫前的生活吗?也许不是全部,至少网上购物、家居办公、叫外卖都方便,以前大饭店不屑做外卖,现在在家就可享受名厨大餐;Zoom更是未来不可少的工具,以前1年要见客户3次,未来只要1次就够了。

今年的供应链仍混乱,将影响企业成本,消费者尤其苦,美国去年民生物品至少涨价20%至30%,物价一旦上涨,就不可能回来。民众出现通膨预期,就会抢货或囤货,这比通膨本身更严重。

本来美国联准会认为通膨是暂时性的,去年11月联准会主席鲍尔首度改口,声明通膨应不是暂时性的,接着在12月15日会议后,宣布美国「由松转紧」的货币政策方向,并公布自明年起联邦基金利率将会调升。大多数专家认为今年股市不可能再像2021年表现得那么亮丽,资金行情告尾声。相反地,由于利率提升,资金将转入风险较低的债市及有配息的股票。

《经济学人》在年度双期刊中指出,未来的世界是高风险、高对立、高竞争的社会,大家最好能熟悉这种新常态。其实过去我们也有习惯新常态的经验,例如2001年911恐攻事件发生后,机场安检更为严格,之后也没有回复以前的宽松水准,但并没有降低人们搭机的频率。

但「新常态」一词若密集出现时,常表示大事正要发生,近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世界大战、推倒柏林围墙、网际网路出现等皆是如此。如今,多种新常态同时发生,包括:通膨、气候变迁、数位货币、区域经济整合等,显示世界正面临极大的变化。

至于两岸情势方面,2022年台湾可能是世界最危险的地区之一,民进党执政的众多作为都在走向台湾独立,台海和平难期。去年共机骚扰台湾空域,平均1天近3架次,现在双方都认为是新常态了,只怕一朝擦枪走火,情况将不可收拾。加上中国大陆今年可能会为失业及经济成长降低(一般认为会低于安全线6%)所苦,就怕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以民族统一为名,为遮掩经济衰退,以统一台湾来合理化中国共产党的统治。果真如此,对台湾来说,就不只是新常态,后果将影响万世千秋的台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