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ECFA严厉冲击前的最后机会(杜震华)

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1日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将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附件所列丙烯、对二甲苯等税目进口产品,中止ECFA关税减让。(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大陆国务院公布,自明年元旦开始,中止台湾12项ECFA早收清单货品的关税优惠。这项「贸易报复」的时间显然早于台湾许多专家的判断;但从500多项早收清单中只挑选12项中止优惠,显然此举只是在警告台湾蔡政府,必须认真处理两岸贸易争议,否则未来更严厉的报复大概难以避免。

上述12项遭取消关税优惠的项目,包括丙烯、对二甲苯、氯乙烯、十二烷基苯等,全属于石化产品。台湾的石化产品出口多以大陆为主要市场,例如丙烯去年对陆方出口5.3亿美元,占总出口8亿美元的近7成,被用于生产下游的人纤、塑胶、橡胶、玻璃纤维,甚至染料、溶剂、医药原料等。对二甲苯今年迄至11月对陆方出口11.5亿美元,更占12.4亿美元总出口的9成多,广泛用于化工和制药。

台湾业者若恢复缴交关税,即使税率只在2%上下,因产品和竞争国高度同质化,就难以和已免除关税的东南亚和韩国竞争,极可能陆续外移,这就可能牵动下游业者陆续外移,估计将冲击40万人的就业和上百万人的生活,相关影响绝非蔡政府所说的那么微弱。

因此,面对陆方可能的后续报复,政府不该以「北京介选」、「经济事务政治化」等情绪性回应交差了事;或趁势扭转为仇中反中工具,借机捞取选票。因为明年无论哪一党赢得总统大选,若不妥善回应陆方,陆续而来的报复是可以预期的,我方必须提出对岸可接受的方案,化危机为转机方为上策。

由于我国已经申请加入CPTPP,明年也是该组织决定是否成立工作小组处理我方申请案的关键时刻,因此我方处理两岸贸易问题的态度就至关重要,这将形成CPTPP成员对我国在市场开放态度上的「刻板印象」。若既有成员认为我方实际上并无足够诚意开放市场,但CPTPP又强调必须高度开放市场,那么与其浪费大量时间咨商,却预期难以获得成效的话,不如将精力放在那些已展现贸易自由化诚意的申请国身上,那我国加入CPTPP就真的会成为一个遥远的梦想,即使有梦最美,但却难以成真。

基于此,对于陆方此番的贸易报复,政府最好的回应绝对是能同时处理陆方和CPTPP要求的对策。例如,宣布我方将立即处理两岸贸易争议,包括在短期内(如3个月)提出解除对中国大陆2509项货品管制的方案。该方案将提供台湾厂商足够的调整期限,例如以4批陆续解除管制(立即解除、1年后、2年后和3年后解除),并提出配套,对国内厂商提供协助或转型方案;同时呼吁对岸,暂缓实施这次宣布的中止12项货品关税优惠措施,因为我方已展现诚意要解决问题了。

但在处理两岸贸易争端的方案中,受冲击最大的将会是农业,最好我方能争取到保留最敏感的项目维持现状,并提供将开放的品项足够的配套协助和适当补贴,来协助农民转种和转型,作为加入CPTPP的超前部署,也弥补蔡政府执政期间对农业调整准备的不足。

(作者为华梵大学特聘教授、中华货币金融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