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美舰来了 美中台海新默契成形(罗庆生)
裴洛西访台后,美军2巡洋舰今早通过台湾海峡。(图:Shutterstock)
经过20多天的等待后,两艘美军巡洋舰终于在28日通过台湾海峡,实现了美方在共军环台军演后的承诺。大陆国防部虽表态反对并强烈谴责,但没有过激反应。这表示双方已在裴洛西访台后一系列以军事行动为主的战略对话中达成妥协。若因而形成新默契,将有助台海稳定。国人不需以美军来的不是航空母舰及台海中线被抹平,而感到遗憾或焦虑。
先说台海中线。台海中线并没有国际法地位,而是两岸对峙下,国军与共军在长期对抗下自我克制所形成的默契。国共两军虽然敌意仍存,但也不乏相互信任的善意;这是海峡中线所以能长期存在的原因。冷战时期的美军与苏军,同样因为长期对抗也出现过类似默契,并进一步文字化而成为条约。那就是1972年由双方海军将领签订的《防止海上意外协定》。这份协定规定了双方海上行动应如何自我克制,以避免两军过于接近擦枪走火,而引发双方都不愿发生的战争。
然而,这份基于「敌意中相互信任的善意」,由军队与军队签署的协定,却被视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信心建立措施」(CBMs)。双方军人之间的信任扩散到政客;1975年,美苏两大阵营合组的「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正式成立,并签署了《赫尔辛基最后议定书》,1986年再签署更进一步的《斯德哥尔摩文件》。欧洲政治气氛为之丕变,逐渐趋向和解,直到冷战结束。
海峡中线被抹平很可惜是个逆反过程。两岸与国共两军原本有一定程度的信任与善意,但民进党执政后宣布不承认「九二共识」,大陆屡次以技术性理由取消台湾农产品进口,政府也在抗中情结下「逢中必反」。两岸之间愈来愈互不信任,国共两军的敌意也愈来愈深,善意愈来愈淡。海峡中线默契被打破因而被担忧成指标性事件,意味着两岸趋势将从和平转向战争。
但从美中竞争的角度看,美军与共军在这次互动中似乎在寻求新默契,因为双方都展现了自我克制。美军并未在共军环台军演时让雷根号航母靠近台湾,也不是由象征威慑力的航母通过台湾海峡,这显现美军的自我克制。共军则在美舰通过台海时没有过激的拦截,只派舰跟监,这是共军的自我克制。
美军与共军原本有CBMs,但在裴洛西访台后中国取消了战区领导通话、国防部工作会晤、海上军事安全磋商会议等3项机制。战略对话可带来更多对彼此立场的理解,未来美中是否会产生「敌意中相互信任的善意」,恢复甚至进一步推动两军的CBMs还要观察,但无意战争可以确认。
台海和战原本是两岸之间的议题,在美中台三角关系被美中竞争情势拉扯后,已转向美中关系为主,这或许能使台海情势获得进一步管理而有助于和平。台湾因此应注意避免成为麻烦制造者。蔡政府必须严肃思考,「逢中必反」的抗中政策也该适时修正了。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