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台湾对陆作战的胜算(吕昭隆)
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上将。(本报资料照片)
前参谋总长李喜明出书谈不对称作战,书名《台湾的胜算》。「胜算」,字典的解释是可以获胜的计谋、把握;李喜明想出的防衞台海计谋,每个军人都该看,看了以后,若认为此计不通,那自己有何妙计,心中可以想一想;同样地,部分认同,部分不以为然,也可加以反驳;多数认同,那就想想该如何做。总之,这本书很可能点燃军中变革思想,最后结果未必是李喜明的构想,但引子是他点起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李喜明卸任总长的时间并不长,他对军中了解的情况是最新的,而且他在任时已鼓吹书中的理念,他总长任内有两次汉光演习,部分想法也付诸操演验证。各军种的现任军团级指挥官都参演过李喜明任总长时主导的汉光演习,心中自有仁智互见的看法。
随便举个例子,书中说,弱国没有终战指导,成功抵抗与存活是唯一目标,在敌人未放弃侵略前,谈终战指导都容易被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投降计划。这与过去常说的,台海战争一旦海空军打完,敌人登岸,就该上谈判桌的看法,大不相同。
书中还说,拦截弹道飞弹是难度最高,成本效益最低的防护选项,爱国者三型飞弹非常昂贵,部署在台北、台中与高雄企图保护3个都会区,是超过国军能力的部署,并不实际。书中诸如此类挑战现行建军政策的意见不胜枚举,有的说得很明白,有的点到为止,但凡军人都看得懂,只是有的赞同,有部分赞同或是反对等看法。
李喜明是潜舰出身,当过海龙、海虎两艘潜舰舰长,1996年台海危机时,李即是以舰长身分出海执行任务。潜舰算不算是不对称武器,一般认为是,而且是战略武器。但李喜明在接受电视专访时说,他对潜舰有很深的感情,在潜舰待了20年,等于青春都给了潜舰,可是他竟说,花500亿元造1艘潜舰,就算打沉一两艘敌舰,对胜负又有什么影响?
李喜明是潜舰第2位当上总长的上将,却把潜舰在台海防卫作战的重要性与优先秩序排在后面;这代表他写这本书时,真的把过往的建军想法都超越了,或说是抛弃了。一般军人多少都有些本位主义,战机、军舰与战车,国军围绕着这3种传统武器建军,李喜明倡议的不对称作战,某种角度言,就是反其道而行。
如果时光倒回1996台海飞弹危机,李喜明应该不会写出书中观点,美国两艘航母来台,一艘还穿过台湾海峡,共军大气都不敢吭一声,草草结束演习恫吓。如今中共早已不是吴下阿蒙,国军建军也做滚动式调整,并非一成不变,但国军也有其吨重性,像大象一样,转个身都得费很长时间,李喜明则认为要快,不快,就没胜算了。快慢之间,如何取舍,是每个军人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