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租赁业监管 避免政治力干预(黄达业)

金管会最近应立委要求计划将大型融资租赁公司的个人金融业务纳入《金融消费者保护法》监管的决定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图/本报资料照片

继2009年双卡利率风暴之后,立法院最近又重新上演政治力介入租赁业的监管风波。过去双卡利率下修事件始于立委对高利率贷款的质疑,之后随着社会各界长期反复论证结果最终仍敌不过政治力介入而下修双卡利率。如今,又是始于立委的政治力介入专业金融监管领域,试图改变租赁业市场的监管方式与游戏规则。

融资租赁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对台湾经济成长与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不少助力。根据金管会资料,该产业去年的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新台币,与2015年的1200亿新台币相比成长幅度高达 67%。其中中小企业主通过租赁获得的设备融资比例更高达40%,显示租赁业在支持企业资本支出方面扮演关键性角色。

然而,金管会最近应立委要求计划将大型融资租赁公司的个人金融业务纳入《金融消费者保护法》监管的决定立即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不仅是业者对新法规的执行细节与时间表表达疑虑,部分立委的介入更令人担忧是否存在政治力干预专业金融监管的可能性。尤其是这种干预对于监管专业扭曲的可能后果,是否会造成中小企业主未来融资的困难度以及融资租赁业者在经营管理上面的伤害。

在此背景下,让我们从金管会将大型租赁业个人金融业务纳入金保法规范以及预计纳入金保法的仅限大型上市租赁公司是否可能导致竞争不平等情况,来检视政治力介入租赁业监管的后果,并分析其影响。

首先,金管会将大型租赁业的个人金融业务纳入金保法规范可能带来的效益包括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市场透明度的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以及产业健康发展的促进。但也可能带来业者经营成本的增加,业务创新的限制,服务价格的提升以及监管范围的难以界定等缺点。

就保障消费者权益而言,将融资租赁业纳入《金保法》监管,是有助于契约公平性的确保、广告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客户审查(KYC)的严谨度,进而降低资讯不对称造成的纠纷。在提升市场透明度方面,监管可要求业者提供更详细的财务与业务资讯,让市场参与者更清楚了解公司的业务营运情况,并接受金管会审查,进而确保资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上,金管会透过监管能更有效追踪融资租赁资金的流向,避免其成为影子银行问题的温床,进一步稳定金融体系。同时也可淘汰不合规业者,鼓励租赁公司优化内控与治理结构,长远而言有助于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然而,金管会将大型租赁业的个人金融业务纳入金保法规范的可能代价更值得我们重视。引入新的监管要求,特别是涉及契约调整、系统升级与人员培训,将带来不小的成本压力,可能增加业者经营成本进而削弱业者竞争力。

另外,监管过度强调合规可能让业者缩减业务范围,对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持观望态度,使其业务创新受到限制进而降低市场活力。至于监管成本最终可能转嫁给消费者,租赁服务费率价格提高会影响广大中小企业与个人的使用意愿。当然,政府也可考虑提供相关税务优惠或补助,协助业者分摊初期的合规成本,从而减少对消费者价格的冲击。

目前金管会预计纳入金保法的仅针对中租、裕融及和润等3家大型上市租赁公司,对市场上其他6000多家小型业者的监管尚未明确,如此难以界定的监管范围可能导致竞争不平等。因此,政府若在监管进程中因政治力促使监管政策仓促上路,可能损害金融监管机构的专业性与公信力。若监管措施不够细致,更可能导致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反而影响民众权益与业者的经营效率。

固然消费者保护的提升是件好事,但若因而导致服务费率上升,则消费者实际负担反而会增加。若过于考量政治力的监管将导致业者业务的缩减,部分消费者可能面临选择减少的困境。至于业者必须在合规与创新间取得平衡,短期内必需调整内部资源与流程来应对监管的要求,即使大型融资租赁公司也将是一大挑战。租赁业的监管应立基于专业判断,不宜因政治力介入而仓促上路。

金管会应在立法与政策执行过程中广泛征求业者与专家的意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同时,政府需维持政策一致性,以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外界质疑干预专业监管的公平性。唯有如此,才能平衡消费者权益保障、业者负担与市场活力,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