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黄斑部病变新疗法 不必再打针

除研发治疗湿式黄斑部病变眼药水外,工研院的「眼底影像人工智慧判读技术」不仅可侦测出糖尿病眼底病变,还有心血管疾病AI风险预测模型,可完善糖尿病患全面性照护。(邱立雅摄)

过去湿式黄斑部病变需要用眼内注射来治疗,直接在眼球上打针,工研院研发出治疗湿式黄斑部病变眼药水,眼药水可穿透眼睛层层结构,抵达眼球底部。该项研发今年获得工研院菁英奖杰出研究奖金牌。

湿式黄斑部病变是长者的常见疾病,由于3C产品普及,年轻患者也逐渐增加,传统治疗需要患者每1至2个月跑医院1趟,由医师在眼内注射来治疗,此治疗方式有出血、感染,还有眼压上升等风险。

工研院开发出治疗湿式黄斑部眼药水,最大特色就是「滴眼药水就可治疗、不必上医院打针」,运用配位超分子复合载体技术,让眼药水的药效可以穿透眼睛层层的结构,抵达眼球底部来治疗。

研发团队指出,经前临床多重疾病模式验证,这款眼药水与现行眼内注射的疗效相当,若成功上市,有机会取代现行眼睛打针的治疗方式,目前已取得台湾、日本、大陆、欧盟等地的国家专利,并已完成技术移转,进入2期人体临床试验。

治疗湿式黄斑部眼药水今年获得工研院菁英奖杰出研究奖金牌,同样获得该奖项的研发还有眼底影像人工智慧判读技术、新世代毫米波PI/液晶高分子软性电路板材料技术开发。另外两项获产业化贡献金奖肯定的技术分别是创新眼科CRDMO产业化服务平台及AI晶片国产自主,由核心价值启动应用生态。

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表示,今年是工研院50周年,在经营策略上,工研院将透过企业管理、数位转型、国际链结3个方向,帮助组织文化转型。在研发策略上,工研院秉持研发以市场为导向的思维,重新思考问题,进而找到新的解决方法与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