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好好生活系列:其實我很在意—失智症照顧關係講座

「失智好好生活系列讲座:其实我很在意—失智症照顾关系」讲座。记者林俊良/摄影

由联合报健康事业部、元气网、「失智・时空记忆的旅人」粉丝团与台北市咨商心理师公会联合举办的「失智好好生活系列讲座:其实我很在意—失智症照顾关系」讲座,于6月29日登场,咨商心理师林其薇担任主讲,借由角色扮演,让与会者体验失智照顾关系,尝试理解失智照顾关系内的苦乐,并学习关照身为照顾者的自己、同理失智家庭。

台北市咨商心理师公会理事长蓝挹丰致辞时表示,咨商心理师是二十年前成立的专业,是经由国家考试取得证照的医事人员,心理师分为咨商心理师、临床心理师两种。通常当你觉得需要找人谈一谈的时候,就可以寻求咨商心理师的专业帮助,在长照领域,政府的长照2.0也提供相关服务,帮助照顾者能够好好照顾家人。

以前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现在却常看到家有一老、无限烦恼,长照家庭有许多照顾方面的事需要考虑,而我们可提前学习及准备。她感谢联合报健康事业部举办这场活动,台北市咨商心理师公会举办过许多民众讲座,有兴趣的民众可以先到粉专认识咨商心理师。

联合报健康事业部营运长吴贞莹感谢现场民众踊跃参加,尤其还有不少双北以外县市的民众,共同来关心失智症照顾关系议题。联合报关注失智症逾十年,大约在八年前成立「失智・时空记忆的旅人」粉丝团,目前有十五万粉丝,每天都会有各种照顾问题,由粉丝团同仁陪伴、回答以及衔接各种照顾资源,这几年也看到很多改变,从最早大家不知道什么是失智症,到现在愈来愈认识,也看见许多失智照顾上的问题,因此,特别希望今天的讲座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把对自己有帮助的方法带回家。

家人失智了,先看到人,再看到疾病

「其实我很在意—失智症照顾关系讲座」由咨商心理师林其薇主讲,林其薇专长是长照咨商心理,平常主要在失智据点服务,此外也服务许多申请长照2.0的案家,是国内少数在长照领域资历丰富的咨商心理师。林其薇提醒家有失智者的民众,申请长照2.0有限制次数,一周一次,半年最多十二次,但其实民众有需要可以自己找专业咨商心理师寻求帮助。

讲座一开始,林其薇请现场民众回答失智者常见行为,有些人说失智者很有活力,也有人提到失智者会骂人、不洗澡、不吃东西等情况。林其薇提醒,失智者不洗澡有很多原因,她曾遇过一个案例,长辈觉得自己太老了,老了就该烂掉,所以失去洗澡的动力,「或许这个答案听来不可思议,但是有一天当我们也迈入九十岁,很有可能也会这样想。」

至于不吃饭,失智者每隔一段时间会遗忘不同的事情,有些人会忘记要吃饭,林其薇表示,其实失智者用餐很需要仪式感,照顾者单纯拿碗跟在后面跑完全没有作用,但是,这时候将失智者带到饭桌前坐好,他就愿意吃了。

林其薇更提到两大重点,第一是人人都有可能失智,第二是跟失智者相处,我们要看见的是人,而不是只看见这个疾病。她表示,每个失智者表现出来的行为都不同,想要了解失智者行为有一个前提,就是「失智者是有个性的」,爬梳失智者的生命经历便可理出行为脉络,当然,照顾者也有个性,从失智到离世平均大约十年,在漫长的照顾岁月里,照顾关系的和谐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今日讲座透过角色扮演来揣摩彼此心态的主要原因。

角色扮演1,设计情境是失智的父亲或母亲不记得配偶已过世,也不记得照顾者已离婚,一直追问另一伴在哪里,以及照顾者的先生/太太呢?

林其薇邀请请现场民众上台,有照顾或接触过失智者的民众扮演失智的父亲,而没有接触过失智者的民众照顾者。

失智父的扮演者:「怎么没看到你妈妈?」

照顾者的扮演者:「妈妈不在家。」

失智父的扮演者:「那你太太呢?」

照顾者的扮演者:「也不在家。」

失智父的扮演者:「都不在家没人煮饭,我们要吃什么?」

照顾者的扮演者:「你想吃什么我来准备。」

失智父的扮演者:「我不知道。」

照顾者的扮演者讲出一样食物。

失智父的扮演者:「我不要。」

从这里开始重复同样对话,失智父拒绝任何提议,问他要吃什么他都回答不知道。角色扮演结束。

林其薇问失智父的扮演者怎么能演得这么好,扮演的民众想起高龄九十几岁的失智母亲,情绪溃堤现场痛哭,原来刚才的情境正是他跟母亲曾经上演过的对话,一时间触动情绪。扮演照顾者的民众则表示,他虽然心里记得讲师提醒的「要看到这个人,而不是看到病」,也希望让失智者感到舒服自在,但是当对话开始无限回圈时,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林其薇建议,通常像这种状况,可以先去理解失智者的需求,失智者可能已经讲不出来食物名称,所以问他要吃什么也就无法回答,此外,有时候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处理方式。扮演失智父的民众则提供自己的宝贵经验,他曾经为了吃饭问题跟失智的母亲争论半个多小时,后来决定不再问母亲要吃什么,直接提供餐食,母亲也就吃了。

角色扮演2,失智者在家里闹着「要回家」,晚上不睡觉却吵着要出门。

这也是一个很有共鸣的情境,现场民众纷纷提出自己遇到的经验,林其薇提醒,失智者说的「要回家」不一定是字面意思,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失智者本身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曾有失智者说要回家,其实是指他要去接孙子回家,其实孙子已经上大学,但是失智者还停留在过往记忆里,想要赶去接孙子,只是生病后表达不出完整意思,只能讲出要回家三个字。」

现场也有身为照顾者的民众提出,当以上情境发生时要看是几点,若是傍晚就可能是黄昏症候群,林其薇提醒,即便是眼睛看不见的长者,也会有黄昏症候群,因为人感受到光的地方不只是眼睛,面对黄昏症候群,记得家里的灯要随时开着,可以帮助失智者稳定作息。

照顾者自我放松小技巧

即使每位照顾者都经过千锤百炼,但经常同一时间必须处理很多状况,当照顾者感到身心压力很大的时候,要告诉自己冷静一件一件来,这时候可以找身旁任何一样物品,讲三个特征,例如手机的特征是硬硬的、平面的、长方形的。或是最简单的方式,从一数到二十,再到数回来,直到情绪冷静稳定下来。

林其薇现场带民众进行自我放松小技巧,步骤如下:

1.稳稳地坐在椅子上或站着,双脚落地但不用力。不耸肩,双手自然垂下放着。

2.吸气、吐气。

3.吐气、吸气。

4.慢慢从脚由下往上感觉至头。

5.回归中心的自我拥抱。一手放胸部,一手放腹部。

林其薇表示,台湾即将成为超高龄社会,每个人都不会是局外人,当我们听到有人说我家人失智了,不见得每个人都知道政府有哪些资源,这时候身边人就可以提供协助,主要可以做以下四点,1.关心主要照顾者、2.关心同住家属、3.提供社会支持系统资源像是长照2.0或协寻社福机构、4.社区支持系统像是邻里长及社区资源。她提醒,当照顾者感到需要帮助时,可拨打家庭照顾者关怀专线0800-50-72-72,寻求专业协助。

「照顾者好,被照顾者才会好。」林其薇感谢联合报健康事业部举办这场讲座,并希望大家一同支持失智家庭。

咨商心理师林其薇提醒,跟失智者相处,我们要看见的是人,而不是只看见这个疾病。记者林俊良/摄影

讲座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民众感受照顾关系。记者林俊良/摄影

台北市咨商心理师公会理事长蓝挹丰。记者林俊良/摄影

联合报健康事业部营运长吴贞莹。记者林俊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