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失智照护 别忘了顾好「那个人」

文/林宗宪

照顾林妈妈外籍看护或照服员,已经换了好几个人了,阿芬透过「优照护」平台来到林家照顾她,听到这状况时心中有些不安。林妈妈的儿子先生说,林妈妈有中度失智,常常怀疑来照顾她的人跟自己丈夫有暧昧,动不动就骂人,没两下就把照顾她的人吓跑了。

柯先生原本是个中学校长,退休后没几年,就被诊断出失智症家人为他找了护理之家进去安养。谁知道没多久,就传出他在里面打了照服员,加上担心他乱跑出去走失,只好用约束带将他固定在床上。事后,家人只好在照护平台找人协助照顾柯先生。

稳定情绪 转移话题 耐心与技巧并重

照顾失智的家人,是条漫长的不归路,因为失智症目前多数无法治愈,状况会逐渐恶化,除了一般人所熟悉的记忆丧失,还有妄想、幻觉疑心病症状,甚至在情绪不稳定时出现攻击的倾向。另外还有「黄昏症候群」这类问题,让照顾的家属日复一日,担心失智症者在傍晚时焦躁不安、跑出家门

另外,如果碰到失智家人出现妄想、幻觉的症状时,照顾者也很容易出现驳斥对方反应,但是这样通常只会让失智的家人更加激动。除了需要耐心听他讲话,并且用肯定的语气安抚,最后再利用其他的事物转移话题,让他慢慢脱离原来的情境

失智患者对应需要耐心与技巧并重,前述的阿芬说,自己跟林妈妈的关系逐渐建立后,互动越来越好,林妈妈常主动跟她聊心事,几乎都没碰过对方妄想怀疑的状况。照顾柯先生的谢小姐也说,先找到对方最美好的回忆,并且常常提起这些故事,对方的情绪就稳定多了,更没有出现打人的状况。

职能治疗师艺术辅疗师 失智居家照顾多面向

根据卫福部统计,台湾失智症患者至少有十三万人,其中,九六%都是由家人自行照顾。「优照护」照护人员支持总监苏贞华语重心长地说,其实最需要被政府或社会「照顾」的,反而是「照顾失智者的家属」,因为他们长期必须承担家人的种种问题,自己很容易也陷入情绪上的泥淖,如果没有外人帮忙,先崩溃的反而是自己。

在照顾失智家人的漫长岁月里,苏贞华建议,可以去听听失智照顾的相关课程讲座,或参加家属互助团体,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透过外部资源让自己休息一下。像「优照护」平台上,许多专业的照护人员在一般生活照顾之外,也能适当地缓和原有的家庭气氛,并以简单的活动设计,刺激失智者的脑部活动。

失智照护需要多面向的协助,目前证实参与一些团体活动或运动训练,都能有效减缓失智症状的恶化,现在还兴起「桌游疗法」、「园艺疗法」、「艺术疗法」、「宠物疗法」等,让照顾失智的方式更多彩多姿。「优照护」就提供了「职能治疗师」、「艺术辅疗师」等专业人员,来协助失智者的居家照顾。

弹性的居家服务」 兼顾生活与家人

曾任卫生署统计室主任现任全球医资亚洲环宇生技大数据顾问黄旭明指出,以失智者的死亡率推估活年数,发现失智者普遍高龄。五十岁失智者的平均余命达三十三年,六十岁者有二十五年,七十岁者有十七年,八十岁者有十一年,九十岁者有五年。由此来看,失智者的照顾时间可能长达十年以上,如果没有一个让家庭照顾者支持下去的环境,一旦他倒下去,被照顾者也无法幸免,因此,居家的失智照顾,一定要先顾好「照顾者自己」。

根据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调查,五二%的在职照顾者最期待的是「弹性的居家服务」,来帮忙自己照顾家人,而「优照护」这样的平台,就是以科技发展出来的新模式,以弹性的方式提供协助,让照顾者兼顾生活与家人,也让照顾这条路能走得更长远。

【更多精采内容,请见《理财周刊》94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