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拉就是肠躁症?营养师教你「低腹敏饮食」来缓解

经常腹痛拉肚子、便秘?台湾推估10人有1人肠躁症 这样吃改善症状。(示意图/Shutterstock)

肠躁症是一种肠胃功能性障碍,台湾估计有数百万人为此所苦,长期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影响身心及生活品质。医师表示,治疗肠躁症应多管齐下,低腹敏饮食可改善症状缓解不舒服。

肠躁症全名为「大肠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台湾胃肠神经与蠕动学会理事长卢俊良表示,肠躁症确切原因不明,饮食、肠道发炎、胃肠蠕动异常、肠道菌丛异常,甚至内脏感觉异敏感、身心压力、脑肠轴沟通异常,都可能导致肠躁症。「全球有10%人口、近7亿7千万人为肠躁症所苦,推估台湾盛行率约为10~20%,约数百万人罹患肠躁症。」

●不是一直拉肚子就是肠躁症 出现这些症状且至少持续6个月

卢俊良说,肠躁症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但不是一直拉肚子就是肠躁症,确诊分主要条件及合并条件,症状符合主要条件且有2项以上合并症状,才会诊断为肠躁症。

什么是肠躁症?(图/台湾胃肠神经与蠕动学会、康健杂志提供)

.肠躁症主要条件:症状至少在6个月前开始,在过去3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1天的复发性腹痛

.肠躁症合并条件:与排便相关的腹痛、排便频率发生变化、粪便外观形状改变(腹泻或便秘)

卢俊良进一步表示,根据国际医学期刊《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台湾肠躁症患者与无肠躁症者相比,发生睡眠障碍的情况高出2倍,因肠胃问题工作或学校缺席的比例高出2.5倍。显示肠躁症对学习、工作效益和生活品质都造成莫大影响。

●饮食对肠躁症影响大

台北荣民总医院内视镜中心主治医师王彦博表示,依国际治疗趋势,肠躁症的治疗已从单一科别进展到整合4个面向治疗: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调整生活型态,以及精神心理治疗。其中饮食治疗,只要病患愿意配合,可以有很好的缓解症状的效果。

低腹敏饮食法可以缓解肠胃敏感造成的不适。(图/台湾胃肠神经与蠕动学会、康健杂志提供)

「饮食对肠躁症者患者影响很大,」王彦博说,2017年法国进行一项研究,在网路平台上向4万4,350 个自愿参与研究的人发放问卷,研究对象连续两周每天记录进食食物种类,再从他们回答的身体症状,识辨出 2,423 名肠躁症患者。归纳病患的饮食习惯,发现食用脂肪含糖产品、咸味小吃蛋糕饼干西点甜味饮料薯片、薄脆饼干等,与引发肠躁症症状有最大关连。国外其他研究也指出,多咖啡因甜点、饮料的饮食习惯,较易有患上肠躁症的风险。

●低腹敏饮食改善症状 营养师教你怎么吃

王彦博说,研究发现,实施低腹敏饮食(Low FODMAP diet)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病情。什么是低腹敏饮食?他解释,「腹敏」是「FODMAP」的谐音,为特定类型碳水化合物的简称,存在于许多不同类型食品、饮料及食品添加物中,由于在消化过程中无法被顺利吸收,可能造成食用者腹部肠胃敏感而出现不适。

「腹敏」是「FODMAP」的谐音,为特定类型碳水化合物的简称。(图/台湾胃肠神经与蠕动学会、康健杂志提供)

各类低腹敏饮食种类表。(图/台湾胃肠神经与蠕动学会、康健杂志提供)

澳洲蒙纳大学在低腹敏饮食的研究显示,86%肠躁症患者采行低腹敏饮食后,整体症状获得改善;2017年英国研究则指出,至少有10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50~80%的肠躁症患者在实施低腹敏饮食后,腹胀、腹泻等肠胃道症状获得改善;亚洲人饮食习惯与西方人不同,针对亚洲人的研究也显示,低腹敏饮食同样有68%的病人改善肠胃症状。

取得蒙纳许大学低腹敏饮食认证的台北荣总营养师吴柏姗表示,在国外,肠躁症患者多采用3阶段饮食控制,第1阶段为「完全低腹敏饮食期」,全部食用低腹敏食物,视症状改善程度为期4~8周,再进入第2阶段的「重新导入期」,除了继续维持低腹敏饮食,并进行高腹敏食物测试,一次只试一种高腹敏食物,找出可能引起肠躁症状的食物,以及哪些食物具耐受性,然后就可以进入第3阶段「低腹敏饮食个人化期」。

她提醒,实施低腹敏饮食需经医师与营养师严谨控管,也不适合长期进行,以免造成营养失衡等问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