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胆结石民众 年节过度油腻饮食恐诱发胆囊炎

奇美医学中心胃肠肝胆科医师谢秉欣提醒罹患结石民众,年节期间过度油腻饮食, 恐诱发胆囊炎。(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再过几天就是全家团圆的农历新年,老少齐聚一堂围炉时刻,饮食上若是太过养生,总让人觉得不够尽兴,不过对于胆结石的病人来说,过年期间过度油腻的饮食,往往就是胆结石发作导火线

奇美医学中心胃肠肝胆科医师谢秉欣指出,「胆囊」是一个袋状的小型器官,紧邻着肝脏与十二指肠。肝脏产生胆汁会先送到这儿储存,浓缩,然后在进食之后由胆囊经由胆管送往十二指肠,以帮助脂肪食物的消化吸收。

胆汁内的成份在胆囊内产生结晶沈淀,进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固体就成为「胆结石」,这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灰白色的胆固醇结石,通常是因为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过高造成结晶。第二类是黑色色素结石,是因为慢性肝病或血液疾病使得胆汁内的胆红素沈淀结晶。第三类是棕色色素结石,常见于胆管内有细菌慢性感染的老人。

60岁以上、女性体重过重、怀孕中、习惯吃油炸物或是肥肉高油饮食、饮食中青菜量太少、有糖尿病、家中长辈或手足有胆结石病史、正在补充女性贺尔蒙相关药物,这些人容易得胆结石。

绝大部分的胆结石是毫无症状的,很多时候都是在做健康检查时无意发现。不过胆结石就像是颗不定时炸弹,如果结石移位就有可能造成发作。最单纯的发作称作「胆绞痛」,通常是在饭后1至2小时后出现右上腹闷痛或绞痛,可能合并腹胀或是恶心呕吐。症状的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由于疼痛位置有时会在心窝处,常常会被误以为是胃痛或消化不良。胆绞痛虽然本身没有危险,但往往是其他更严重并发症的前兆,因此不可不慎。

如果胆结石外移卡在胆囊和胆管的交接处,就有可能造成胆囊胆汁无法排出,恶化成急性胆囊炎。此时病人常有持续性的右上腹痛,有时疼痛位置会转移到背部两侧肩胛骨中间,也就是中医所谓『膏肓』的位置。严重时胆囊会破裂造成腹膜炎,此时腹痛会稍微减轻但扩散至整个肚子,同时伴随着高烧和寒颤

如果结石进一步外移卡在胆管内,就称做总胆管结石。它会堵塞胆汁的流动,造成黄疸症状,包括脸色发黄,眼白发黄,尿色变成红褐色。也会造成类似胆囊炎的右上腹痛,严重时会造成细菌感染,引发高烧和寒颤等败血症征兆。

更糟糕的是,结石还有可能会卡在胆管最下端出口的狭窄处,造成旁边的胰脏发炎,也就是所谓的胆石性急性胰脏炎。通常病人会有猛烈而持续的上腹闷痛,往往会牵连到背部疼痛,甚至让人无法平躺,只能静静的弯腰坐着。严重时会有呼吸衰竭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如果民众自我评估发现具备有先前所提到的胆结石风险因子,或是曾经有胆绞痛这类胆结石的初期症状,就应该要接受腹部超音波的检查。检查本身毫无不适,仅耗时3到5分钟。但是检查前需空腹6到8小时让胆囊储存足量胆汁。

胃肠肝胆科医师谢秉欣表示,胆结石的预防关键在于饮食,首先是三餐定时,避免长时间的空腹,在该吃饭的时间不吃饭,会使得胆汁持续在胆囊中浓缩,也会使得浓稠的胆汁无法排出,其次是体重控制,过重会导致罹患胆结石的风险增加,适当的饮食搭配足够的运动可以避免结石的产生。若是已经有罹患胆结石的民众,应该要避免在一餐内摄取过量的油脂,以免胆囊的剧烈收缩造成结石移位,进而诱发胆囊炎或是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谢秉欣医师特别提醒民众,年节期间注意:一、有些食物特别容易造成肠胃不适,或是胆结石发作,应该尽量控制食用的量。包括:肥肉,五花肉猪脚鸡皮鱼肚等富含脂肪的食材,或是油炸类的食物都会延缓胃部排空,造成胃胀,胃食道逆流,也会诱发胆结石发作或是急性胰脏炎。建议一餐不宜食用超过一大匙的量。

二、糯米类的制品,包括油饭,麻糬等。由于消化速度缓慢,容易造成胃胀,胃食道逆流,建议一餐不宜超过1碗。三、每年都有许多鱼刺鲠喉或卡在食道的病人,年年有鱼也要小心挑刺。尤其是酒后注意力下降,更要小心用餐。四、大量饮酒会诱发胰脏炎和酒精性肝炎,建议啤酒一天不超过1公升。红酒不超过250cc。高粱酒烈酒则不宜超过10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