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问.诊-胆囊结石怎么办?

名医问诊

陈洋源

胆囊为肝外总胆囊的膨出器官,其主要作用是暂时储存肝脏分泌的胆汁,可帮助食物消化中和胃酸,以便调节肠道酸碱值。胆囊结石常常是无症状而在影像学中意外发现。

流行病学

胆囊结石是常见的疾病,依种族而有所不同的发生率,在欧美国家成人约有10-15%,而在台湾的发生率约为4.3%,在结石的患者中每年约有1-4%发生症状。

结石的分类:

1.胆固醇性结石:通常较大、单颗、常发生于欧美。

2.色素性结石:大小不规则但多颗,好发于东方,台湾约占60%以上。

3.混合性结石:以上二者的成份皆有。

呈现的临床表征:

大都没有症状(可高达70%),在没有发炎时呈现右上腹剧烈绞痛(Colic pain)特别是在饭后会更明显,在有发炎(即急性胆囊炎时),除疼痛以外尚会有发烧,在理学检查时会有右上腹压痛,且会有所谓Murphy's sign,在疼痛时会伴随着恶心或呕吐,在检验室方面会有中性白血球增加的现象,有时会有少数的黄疸产生。

鉴别诊断:

须与急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脏炎肠阻塞及急性肾盂肾炎作鉴别。

诊断:

影像学诊断:

1.超音波是最理想的影像学诊断,其敏感度可高达90-95%,且其兼具方便、快速、无侵袭性、且可移动的影像诊断。

2.逆行性胆胰管摄影(ERCP)在怀疑胆道结石或阻塞时可呈现诊断及治疗的目的。

3.电脑断层在有并发症时,可及时诊断并发症的严重度。

危险因子

1.遗传因子:如秘鲁印地安人

2.成年女性

3.年龄越大,发生比率越高

4.怀孕

5.某些药物

6.肥胖或快速减重

7.克隆氏症病人

8.高油脂、高热量食物

9.肠道手术后

治疗:

目前以腹腔镜为首选的切除胆囊,而在紧急时有时须以外科传统的剖腹方式来切除胆囊非外科方式:大都适用于无法开刀或不适合开刀的患者,以止痛及抗生素治疗而无法痊愈时,可考虑以超音波导引下经皮穿肝引流。

预后:开刀后病患大都良好,但以内科疗法会有再发的可能。

本病患因有肝硬化在开刀方面担心会有较多的危险性故本病人选择内科疗法,而本病患其影像学方面(电脑断层)其胆结石呈现大小均一且分布平均的多发性结石,有如泡沫珍珠红茶般的均匀分布,十分少见。

陈洋源小档案

◆经历:

◎1989-1991彰基内科部住院医师

◎1991-1992彰基胃肠肝胆科 研究员

◎1992-2001彰基胃肠肝胆科 主治医师

◎2001-2010彰基内视中心 主任

◎2009-2010彰基健检中心主任

◎2002-2008中华民国医用超音波学会理事

◎2008-2010中华民国医用超音波学会监事

◎2010-2017/06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2010-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2013-2015中华民国医用超音波学会常务理事

◎2016-内视镜医学会会计长

◆现任:

◎彰基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

◎中华民国内科专科医师

◎中华民国消化系内科专科医师

◎中华民国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专科医师

◎中华民国医用超音波学会专科医师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中华民国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会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