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腹痛腹泻到全身关节痛 当心!这不是你以为的肠躁症
老是当厕所常客,以为都是肠躁症作祟?如果从腹痛腹泻到全身关节痛,要当心可能是难缠的发炎性肠道疾病。(示意图/Unsplash)
20几岁的陈先生长期腹痛腹泻,刚开始以为肠躁症作祟,只能无奈自嘲是厕所常客,直到最近合并全身关节疼痛症状,他才惊觉身体状况不对,先后肠胃科及骨科就诊,仍找不出原因,直到赴台安医院接受大肠镜检查后,发现直肠及结肠已经发炎溃疡,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所幸经过治疗,不仅腹痛、腹泻症状缓解,全身关节疼痛才得到改善。
台安医院胃肠肝胆科郑以勤医师说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如肠道持续发炎、病况未妥善控制,甚至可能慢「炎」其他器官,并发所谓「肠道外症状」,而上述陈先生的全身关节疼痛就是一例,因此,发炎性肠道疾病潜在威胁不只是肠肠出状况,而是恐并发多种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如肠道持续发炎、病况未妥善控制,甚至可能慢「炎」其他器官,并发所谓「肠道外症状」。(图/照护线上提供)
郑以勤医师指出,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症都属于发炎性肠道疾病,好发于20到40岁族群,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常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严重的时会往上延伸,整个大肠出现连续性发炎;至于克隆氏症则是侵犯整个消化道,包含食道、胃、小肠、大肠都可能出现病灶。
临床常见这类患者因为腹痛腹泻,一天跑5次、10次厕所的人不在少数,对学业、工作及社交生活大受影响,甚至有患者无奈包尿布出门,就是想维持一定的生活品质。
郑以勤医师指出,由于发炎性肠道疾病初期症状与肠躁症相似,加上目前没有单一指标能够确诊,临床必须根据患者病史并搭配抽血、影像及内视镜检查以及病理切片结果,作为确诊的判断依据,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多次奔波医院、经历多个科别,耗时数月才得以确诊,郑以勤医师提醒患者,千万不能对确诊及治疗过程失去耐心。
发炎性肠道疾病初期症状与肠躁症相似,常被误诊。(图/照护线上提供)
●得不「肠」失 棘手的发炎性肠道疾病
郑以勤医师指出,发炎性肠道疾病患者除了常见腹痛腹泻症状,还可能伴随血便、黏液便、发烧、体重减轻等,一旦上述症状持续超过四周,务必提高警觉、尽快就医,如未及时接受治疗,慢性肠炎恐引起肠道狭窄、蠕动异常、胀气、阻塞,严重甚至造成肠道穿孔,届时恐面临手术切除肠道命运,甚至肠穿孔若导致腹膜炎,并迅速进展为败血症,危及性命。
不仅如此,这类自体疫系统疾病如肠道持续发炎、未控制病况,甚至影响扩及其他器官,并发「肠道外症状」,如关节发炎、导致红眼睛、视力模糊的虹彩炎及皮下脂肪发炎的结节性红斑等共病。郑以勤医师指出,星星之火足以燎原,腹痛腹泻症状千万不能轻忽,一旦确诊更要持续治疗,直到治疗达标。
郑以勤医师提及,发炎性肠道疾病虽无法治愈但可以控制,现有治疗药物包含抗发炎药物、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及生物制剂,其中,类固醇药物常用于患者急性发作,以尽快达到症状缓解,但碍于长期使用,恐并发月亮脸、水牛肩等副作用,特别在年轻患者间接受度低;其次,免疫调节剂也是常见用于疾病控制的选择;最后,生物制剂则能有效抑制发炎反应,降低患者未来手术机会。
郑以勤医师指出,临床针对发炎性肠道疾病治疗目标有四,第一、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腹泻、血便频率;第二、发炎指数回复正常;第三、促进肠道黏膜愈合,降低复发风险;第四、达到病理缓解,长期稳定控制病情。
郑以勤医师强调,持续治疗搭配定期追踪为治疗达标、疾病控制的关键,临床有时内视镜检查显示肠道黏膜愈合趋于完整,但病理切片仍在黏膜处发现有发炎细胞,意味着肠道仍处于发炎状态,治疗上应搭配相关药物,使病情达到病理上的缓解。
郑以勤医师强调,持续治疗搭配定期追踪为治疗达标、疾病控制的关键。(图/照护线上提供)
郑以勤医师也鼓励病友,随着医药科技持续进步,发炎性肠道疾病只要遵循医嘱、持续治疗、定期追踪,搭配上述的良好生活饮食习惯,发炎性肠道疾病也可视为慢性疾病般,藉病情稳定控制,拥有一定的生活品质。(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