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振东/蔡英文双十庆典的宣示,到底是说给谁听的?

▲蔡英文: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两岸关系。(图/记者李毓康摄)

文/邹振东

蔡英文「双十讲话」中对两岸关系的论述,是2016年双十庆典的关注焦点。我们听到熟悉的声音:「对于两岸关系,我要再次重申,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同样的这一段话,她在选举前,在胜选的记者招待会上,都曾这样表达。

政治人物在公开场合说的很多话,往往是分别说给不同人听的,特别是当他(她)的话看起来充满着矛盾、曲折、隐晦甚至欲说还休时。比如,「我们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很明显,这是说给台湾一些人听的;而「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一般会认为,这应该是说给中国大陆听的。

蔡英文当选,在就职典礼前,很多大陆朋友问我,蔡英文会不会悍然宣布「台独」,然后两岸马上会打起来?我坚定地摇摇头。媒体总是喜欢抓住更具情绪性的只言片语作为标题,但预测事件的走向,却要耐心地长时段观察和细心地解读文本。

除了分析民进党的历史与蔡英文的性格外,我举了两个例证,一个是蔡英文在520前,接受了《中国时报》的专访,虽然里面关于两岸关系的论述,仍然让大陆网友很不爽,但我们知道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资讯」的理论,当蔡英文愿意选择一个偏蓝立场的报纸向大陆传话,她已经表达了不想(不敢?)激怒对岸的意思。蔡英文怕人家听不懂「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所表达的资讯,接下来进一步把话挑明,她将「确保没有挑衅,也没有意外」。

已经是大白话了,「没有挑衅,也没有意外」。这是说谁呢?谁以前经常挑衅,经常不断意外呢?呵呵,当然是那个「扁扁扁,变变变」咯!蔡英文当选,她要和前任马英九反着来,也要和她民进党籍的前任陈水扁有所区隔

「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这三个形容词重点是可预测。我以前听到这句话,也条件反射似地认为这是说给中国大陆听的,但现在我要修正一下,这句话,其实也是说给美国人听的。

▲蔡英文的「可预测」,是中国大陆的可预测吗?(图/合成照

今年暑期我去美国,除了在美国德拉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讲座,更重要的是对美国的舆论场进行田野调查。田野调查的收获非常巨大,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发现有一个东西突然点亮,或者很多东西一下子全部串联起来。

在美国遇到一个早年的朋友,谈起旧人往事,说到他一个亲戚,这个亲戚爱折腾,之前就惹事不少,最近又开始蠢蠢欲动,我的这位美国朋友突然冒出一个英文单词:「trouble-maker」。熟悉两岸关系历史的人对这个词绝不陌生,陈水扁在两岸关系不断惹是生非,被美国总统布希视为「麻烦制造者」。其实,早在1997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也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视为「麻烦制造者」。

这位美国朋友对台海问题并不关心,他冒出的「trouble-maker」应该是美国人爱用的词汇。在汉语中,「麻烦制造者」除了用在政治上,日常生活并不常用。我想症结可能在于中国人不怕麻烦,而美国人很怕麻烦。更准确的说,中国人有太多比麻烦更可怕的事情,相对来说,麻烦就没有什么可怕了,而美国人长着一个「没有被欺负过的脸」(陈丹青语),麻烦就是他们非常受不了的事情。

在美国的田野调查,我确实感受到美国人喜欢简单、有序、按部就班、「可预测」的生活。他们的计划往往早几个月就定好了,哪怕是提前几天临时约人,也会让他们很为难。一位经常接待中国大学交流的美国大学院长,抱怨最害怕安排中国大学的领导和美国大学校长会面,中国大学领导的日程经常改,而美国大学的校长日程早就安排好了,临时变卦,就很受不了。我连忙做解释工作,不是中国大学的校长都不守时,而是他们往往身不由己,出一趟国,光请假手续就要层层审批,程式多得不得了,越是大领导,时间越是不能由自己控制。改行程是正常的,不改行程才是偶然的。

我自己就亲身体会到美国人对「可预测」要求。我这次到德拉瓦大学开讲座,提前一个月,接待方就要我的讲稿目的是留时间给翻译。提前一周,要我把PPT传给接待方,目的是要到讲座现场测试。我提前一天到了德拉瓦大学,发现思如泉涌,又很负责任地把PPT修改了一下,我提出更换新的PPT,接待方表示很为难,因为测试和当天播放PPT的是另外的工作人员,换PPT会很麻烦,而且很容易出问题,一再询问是不是非要换。在锦上添花还是不要惹麻烦的二选一中,我最终选择不给美国朋友添麻烦。

美国人怕麻烦的极端例子,就是可以用怕麻烦来解决麻烦。美国人的按部就班,也会给你闹出很多麻烦。比如一次因气候原因,航班等了10个小时后取消,我一再对柜台说明,我买的是联票,不要把后面的行程也取消了。但不幸的是,当我几天后来到下一个机场时,发现所有的后续航班都取消了,而值机员无动于衷,这不是他的事。

▲蔡英文的「可预测」的两岸关系,也是说给美国人听的。(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再比如,快递明明下午已经到了酒店,但据说按照流程,酒店要明天九点以后再给你送到房间我提出,你提出一大早要赶国际航班,但他们就是一副没有办法的样子,因为管钥匙的人已经下班了,尽管快递就在酒店。

面对这样的怕麻烦的服务品质,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扬言要投诉。因为一投诉,美国人按部就班就要启动另一个程式,服务员再有说辞,他至少也要应对投诉的询问,又要面对一个流程,而且一般都有笔录,他在这里省下的麻烦,就要在别的地方更多麻烦。一到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一权衡,选择麻烦更少的,回过头来为你好好服务。美国文化就是这样,不相信具体的每一个人都是好的,但制度可以迫使你往好的方向选择。

和两岸关系打交道的人,一定要熟悉和掌握美国文化这种怕麻烦的品性。有人说,没有什么台湾问题,其实就是中美问题。话是很极端,但话糙理不糙。台湾问题是一条河,决定这条河的走向,有很多东西,比如水文、气象还有河床,但最重要的还是河的两岸,一个岸是中国大陆,另一个岸是美国。要知道,台湾领导人所有关于两岸关系的重大宣示,都是说给这两个岸听的。

所以,可预测的两岸关系,是美国人喜欢的方式。蔡英文知道,美国人不喜欢意外,不喜欢突然袭击,不喜欢不打招呼,而这恰恰是陈水扁的风格。但蔡英文的可预测,是中国大陆的可预测吗?我看到大陆网友对蔡英文讲话的一个神回复:蔡英文的可预测,的确是可预测,越来越往预测中的恶化与战争走去。

当然,理解美国人喜欢用的「麻烦制造者」,一定要搞清楚,麻烦制造者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千万不要以为美国骂一声「麻烦制造者」,美国就站在大陆这一边了。「麻烦制造者」不是美国的敌人,而是美国不太听话的小兄弟,如果是美国的敌人,美国会用另外一个词!就像我那位美国朋友,他抱怨他的亲戚是麻烦制造者,但亲戚还是亲戚!是自己人!

那么,谁才有资格当美国的麻烦制造者呢?换句话说,谁才是美国的自己人呢?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最好地演绎了美国内部的族群问题,表面上客客气气,非常尊重你,在骨子里仍然分出彼此。所以,我对美国的华裔朋友说,不要过度解读在洛杉矶等地白人黑人的族群冲突。

在美国的地铁里、在街道旁,常常可以看到手舞足蹈唱着 rap 闹腾的黑人,你只要观察一下美国白人又喜又嗔的复杂表情,你就会深深懂得,美国黑人是美国白人的小兄弟,虽然这个小兄弟不时给自己制造点麻烦,但他们还是自己的兄弟。而亚裔,特别是华裔,要想成为美国白人的小兄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台湾想背靠美国,恐怕还得悠着点。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掌握最新观点,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邹振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