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族的不得已!晚婚、晚育…犧牲退休金、存教育金?財務負擔減壓有方法!

晚婚、晚育…牺牲退休金、存教育金?财务负担减压有方法! 图/林奇芬提供

根据内政部户政司6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国人初婚年龄平均数为31.7岁,其中男32.6岁、女30.7岁,创历年新高,显见30岁后结婚的趋势已成型。问题来了,晚婚自然晚育,人生计划顺延,也影响退休金准备期。

为陪伴熟龄爸妈勾勒丰盛的未来,本篇邀请理财教母林奇芬、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王意中,分别从财务面与教养面,调适熟龄族「有儿女万事足」带来的隐性焦虑。

实现人生的梦想,永远都不嫌晚。晚婚晚育,在财务经济上其实是比较稳定,但挑战是,担负家庭责任也随之拖延,兼顾孩子成长的同时,也须为自己的延后退休做准备。

「第一要务,家庭的保障要周全。」林奇芬分享,「此时孩子还小需要确保得到照顾,在保险的规画上,保障额度要超过保险人的年薪10倍以上(若孩子刚出生,则调至20倍以上)。假设爸爸年薪100万,保障额度就建议至少100万乘以10倍,也就是1,000万以上。

这也意味着:若爸爸不幸身故,该保单至少能帮忙照顾孩子10年或至成年。「不过,高额的终身寿险保费很高,所以可以搭配定期寿险、意外险做整体规画,降低保费拉高保障。另外,也要帮孩子买医疗险,目前多数采取实支实付型医疗险。」

保险搭配投资 教育金、退休金同步准备

保险是做好风险管理,但更重要的是强化投资,累积家庭资产。林奇芬建议,个人薪水要挤出一至两成做定期定额基金与ETF投资,强迫自己储蓄,借此降低市场波动风险,也能慢慢累积一定额度的资产。

「我的建议是,40岁的熟龄族以股票型基金为标的,美国股票型基金为第一考量,其次是台湾股票型基金、亚洲区域型基金(以亚洲四小龙为主)。」等到年龄渐增后,如50岁、60岁,再逐步增加平衡型基金或债券基金的比重。

目前有不少基金平台,不只基金种类繁多,还提供免手续费或低经理费的优惠,如基富通的「好好退休准备平台」以及「好好长大」活动,兼顾退休金准备与帮孩子存教育金等双重目标,是不错的选择。

林奇芬补充,对晚婚的顶客族来说,理财规画应着在退休金、医疗险与长照险,所得的两成以上,可投入共同基金、高股息ETF,打造稳定的现金流。

对许多熟龄爸妈来说,随着时间见多识广,性格上相对成熟稳定,但面对学龄前后幼童或孩子的成长阶段,每天不断的翻滚跑跳碰,不免感到崩溃与心力交瘁!

「『体力不足』几乎是熟龄爸妈的一大罩门。」王意中分析,学龄前的孩子都需要大量陪伴,因此父母要维持好体力,心态上得随时保持『Play』的状态,亦即是否愿意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感受「玩」性,进而陪伴他们快乐成长。」

熟龄爸妈通常也是双薪组合,在时间的分配上,照顾小孩的责任就委托给托育人员或褓母身上,王意中提醒,建议出生后两年自己带,可以给予孩子信任感与安全感,让亲子关系更紧密。

此外,常见到的3C褓母安抚或陪伴孩子,王意中点出这些行为都是「假象」:依赖萤幕色彩鲜艳的3C产品哄小孩,看似情绪平稳了,小心已经影响到视力、大脑发展与行为情绪,不可不慎。

不得已需要借助3C产品怎么办?为避免孩子成瘾,王意中建议父母随时观察「5+2」的改变:态度、情绪、作息、学习,以及对周遭事物关注的程度等五个面向是否有了负面发展?另加上视力与身体姿势是否有变化。

晚育父母常见盲点:过度宠溺

很多熟龄爸妈可能晚年得子,难免会用物质满足其需求,但过度宠溺孩子之下,又喂养3C产品,未来付出的代价将难以想像,正所谓闽南语谚语:「幸猪夯灶,幸囝不孝」(猪没关好,连灶都会被打翻;孩子太过溺爱,就不懂得孝顺)。「学龄前的孩子较能配合大人指令,远离3C吸引力就趁现在。」

晚婚、晚育、不生或不婚都是人生的选择之一,没有对与错,但随着年龄渐长,调整个人理财规画是最大公约数,也是重中之重。

若是选择生养孩子,良好的教养绝对大于生养,「认识孩子的个性到什么程度?」王意中点出教养关键,在于父母清楚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和孩子建立亲密且有意义的关系。

理财教母林奇芬。 图/林奇芬提供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