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篆家施伯松 由艺臻道 墨韵秀逸

台湾篆刻协会副会长施伯松。 图╱台湾篆刻家协会提供

篆籀金石气 书临魏碑

书法艺术是一种由技巧的磨练,逐渐提升到心灵艺术修养的过程,也有人以「书道禅」来诠释书篆家毕生追求的境界。施伯松老师,字焕禅,别号寿篆楼主,出生于文风淳厚的鹿港,自幼浸染在传统书画艺术的氛围中,并随耆宿临写颜真卿楷书。在他从大学毕业北上工作时,因缘际会幸与郑聪明、骆明春先生研习书法艺术。在魏碑书写上尤见功力,特别着意于「司马显姿墓志铭」等各类皇家墓志铭。他观察清代篆刻大家书法作品皆系镕铸多家魏碑版本,加上自我意识创造而成,因此重视「临创」的概念,专注临摹魏碑各帖,将风格相近字帖逐渐融合形成「雄秀」的书风,于雄浑劲拔气象之外,更显秀逸雅致的墨韵

他的篆书与明清书风一脉相承,取径清代吴让之、邓石如,兼纳赵之谦吴昌硕笔意,强调回归文人传统价值,重视金石气韵,引领新古典主义浪潮。他的小篆结体匀整,讲求线条中锋厚度,稍加侧锋的妍丽;大篆浑厚朴拙、舒和雍容,具庙堂之气。

施老师在书法领域曾担任: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策展兼咨询委员、全国学生美展书法类评审、中华民国书法教育学会第16、17届理事长等要职。

印艺臻化境 涵容古与今

施伯松的篆刻创作,启蒙于李清源理事长,由浙派印风入手,专攻朱文及满白文基本功。后来考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研究所,师从近代篆刻名家北岳教授,研究甲骨文入印,并吸收王教授广博印论思想及古玺收藏的养分,逐渐由师古(皖派邓石如、吴让之、浙派徐三庚王福庵)的路线中,走出自己的风格。其取法近代上海名家的鸟虫篆印,并将青铜器纹饰入印,呈现鲜明个人色彩。书法名家蔡明赞老师过去曾以「工、细、精、谨」来形容他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经过十余年「渐变」的修行过程,更使其篆刻创作进入「由艺臻道」之化境。

他在艺术上的偶像是清代书篆家赵之谦,赵氏篆刻不落俗套,善用各种印外媒材以资创作灵感,同时也是当时艺术创作潮流的先驱者,施伯松所推动的新古典主义,正是建立在秦汉及明清篆刻的深厚传统基础之上。他与赵之谦一样,作品数量不多,每件都是挖空心思、反复琢磨而成,尤其能透过作品的表现,展现出自己内心深层的感情及意念,弥足珍贵。

墨游兴书篆 新媒传古风

施伯松为开设「以书画篆刻出发,拓展到当代艺文」的新平台,而创办「墨游当代艺文杂志」。他的三个理想向度:一、给予「书画篆刻」创作领域朋友较友善的刊登媒介机会。二、键结「笔墨经营相关业者及文艺赞助基金会」的成长。三、对于「艺术专业人物」或相关文房雅玩的专访或报导。经过八年跨领域采访与专业推介,现已引领台湾当代书画篆刻艺术思潮发表园地

鉴于当代社群媒体崛起,开启了艺术媒体传播的竞争新局,他设立「墨游当代艺文杂志」脸书粉丝专页,结合书画印团体「海砚会」及收藏家组成「瑑石会」,以「书、画、印、藏」为主题,制作篆刻教学影音节目,推动新古典主义书篆艺术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