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中共态度由硬而软

蒋介石与蒋经国、蒋纬国的合影旧照。(新华社资料照片)

蒋介石于12月13日出巡北平,布置进取察、热两省,命第十六军于20日前完成进攻宣化、张垣准备。立即向南口、居庸关集中。入锦州之杜聿明部亦西进指向热河,于1946年1月上旬进抵阜新、朝阳、平泉等地。

中共以上对国民党实力和情况的了解,可谓详确。对双方兵力作战,作如下之评估及比较:

1.国民党方面:

(1)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大村落多,有利蒋军作战。

(2)蒋军素质:火力强,战斗力弱(但非一战即溃)。平原利于侦察、警戒、联络及发挥火力,便于大兵团行动。

(3)不利条件:后方不固,须大的兵力担任守备。待遇不公,杂牌军队不满。纪律败坏,人民反对。补给困难,兵心不固。南人北地,地理民情不熟。

2.中共方面:

(1)有利条件:有民众依靠,以逸代劳。民兵协助,补给方便。

(2)不利条件:装备差,火力弱,不大熟习大兵团正规战。战术素养不强。

中共根据以上情况和比较,采取对策如下:

平汉路方面;国民党军可能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谨慎战法,且兵力强大,使共军难以寻找机动各个击破顽军机会。决定先发制人,在蒋军集结完成之前,先击破蒋军第三十二军及第八十五军。

津浦路方面:乘蒋军主力未全部集中时,先机求得各个歼灭其有力部分。原计划进入东北的叶飞、赖传珠纵队,着留山东,参加战斗。华中其他地方兵团,破坏津浦路南段铁路,阻止蒋军北进。另一方面,争取西北军系的孙良诚反正,打击北进之第二十五军。

提高民众政治觉悟

总的方面(含平汉、平绥、同蒲各线):有效配合各方面工作,尤其是地方民兵、游击队、武工队等密切配合,进行统一的、全面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大破坏,将所有铁道、公路、桥梁、电线、仓库、飞机场,均加以摧毁,使一切交通动脉,在同一时间断绝。

动员群众帮助运输粮食、弹药、救护、埋地雷等,提高民众的政治觉悟。

中共最重要的工作,还是组成强大的野战军。其兵力及战区部署如下;

聂荣臻:晋察冀第一野战军区,七万。

贺龙:晋绥野战军区,三万。

刘伯承:晋冀鲁豫军区,七万。

陈毅:山东军区,七万。

李先念:豫鄂军区,三万。

粟裕:苏浙军区,五万。

林彪:东北军区,二十万。

以上关内六大军区,计野战军三十二万,关外二十万,总计五十二万。1945年11、12月编组完成。

毛泽东在其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说:「我们承认蒋介石来势很凶,但除了抵抗以外,别无办法。」

预备做一重大让步

蒋介石在极度「悲观」及「几于痛哭」心情下,制订「先安关内,再图关外」之策,不惜放手一博,与中共作认真之摊牌。关外方面,将长春东北行营之接收人员四百余人撤至山海关,仅留军事代表董彦平为联络员,与苏军保持联络。关内方面,蒋介石于12月13日出巡北平,布置进取察、热两省,命第十六军于20日前完成进攻宣化、张垣准备。立即向南口、居庸关集中。入锦州之杜聿明部亦西进指向热河,于1946年1月上旬进抵阜新、朝阳、平泉等地。

面临以上情势,苏联与中共态度,迅有转变,由强硬转为和缓。

苏联方面:重庆中央决定撤退长春行营时,即于11月15日晚间九时通知苏方,苏方在17日下午四时即覆:「必履行中俄同盟协定,助我便利接收东北,且称将待中国军队接收,故其撤兵期愿延迟一、二月亦可。」

蒋在这天(17日)记其所感曰:

据此,则彼俄过去之逼迫行动系出于其威胁,使我为求得东北之收复,不能不与共匪之妥协,而允许其特权也。后以我宁放弃东北,不愿作俄共之傀儡,决心撤退行营之态度表示以后,彼乃知我不可为威胁所屈服,故有此态度之转变。可知其此时对国际尚有顾忌,而犹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故我亦不能不再作周旋。移转行营之公告暂不发表,以观其后也。

11月25日,张嘉璈(经济特派员)由长春回到重庆,向蒋面报行营撤退以后,俄军谦逊态度与其行动甚详。蒋于是对东北方针「不能不再加考虑矣。」

重庆中央重新决定接收东北办法,表示如苏方同意,我方亦同意苏军之撤退延期一个月,即1946年1月3日。办法要点如下:

1.允对长春、沈阳之非政府武装人员,解除其武装;并允中国空军送工作人员至长春、沈阳机场,指挥飞机起降工作。

2.北宁铁路及东北港口,允中国军队运输之便利。

3.苏方对中国接收人员允予协助,对其编配地方团警给予协助。

苏方对此三点复文同意。中国亦同意苏军延期撤退。

重庆中央照会苏方,中国军队将自山海关向锦州推进(11月26日进入锦州),并派蒋经国、张嘉璈回长春,与苏军统帅马林诺斯基接洽。苏方有善意之回应外,惟希望再延期撤兵至1月底。并提出「经济合作」问题。外长王世杰向蒋建议:同意苏方要求延期撤兵;经济合作允在东北接收完成后商谈。蒋赞同。此外,亦对苏联作出一项善意的回应,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外蒙之独立,重庆中央准备于1946年1月中旬完成承认手续;但外蒙入内蒙之军队须于本年(1945)底内撤回外蒙。

12月25日,蒋经国即以蒋主席私人代表身份去莫斯科。行前向苏联驻重庆官员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中方在全盘解决方案中,预备做一重大让步,将来不准美国到东北做资本投资,美国在中国若享有任何经济权利,苏联一体适用,一样不少。」(选摘自《蒋介石与国共和战(1945─1949)》)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