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案并未落幕 还有许多「结」待解

孙立人。(中时摄影组摄)

一九五○年三月,美国巡回大使吉塞普(美国对华政策白皮书的总编纂人)访台,与孙立人晤面,他向艾奇逊报告说:「蒋介石的部属仍在内斗,相互猜疑,孙立人将军陷于困境,他向我抱怨无权指挥海空军,亦无人在『宫中』帮他说话。」一九五○年四月,海南岛沦陷,美国驻台武官巴瑞特向国务院拍发了「极机密」电报,电报中引述一名国府「高级官员」谈话,这名官员说,蒋介石及其党羽已到了「混乱及绝望状态,并建议采取剧烈的行动以挽回狂澜」。这名高级官员指责蒋介石一面透过周至柔指挥军队,一面让其两个儿子利用自己的组织干扰指挥,又说要想以蒋介石及其党羽的捣乱来挽回局面,机会可说「微乎其微」。

这封已解密电报,编号为「OCA(中国科),BOX4195」。电报中所说的「高级官员」就是孙立人。据史特朗说,巴瑞特于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左右与孙立人接触,孙自己提出「蒋介石的问题」。鲁斯克于一九五一年五月一日看到巴瑞特的电报,两天后,国务院政策计划处官员尼兹在一次秘密会议中,提出由孙立人发动兵变的「假设性」方案。但美驻台代办史特朗并不赞成兵变,他亦不认为孙立人特别优秀,只不过是「披着美国化的外表」。

据多伦多大学历史教授艾辛奈里在一九九六年出版的《危机与承诺:美国对台政策,一九五○─一九五五》(北卡大学出版)一书中说,由孙立人发动倒蒋兵变的大胆构想,乃出自鲁斯克、尼兹和国务院顾问杜勒斯。尼兹提出的方案中强调由孙立人主导政变,美国不要卷入。杜勒斯则提议美国出兵干预台湾,但仍让蒋介石在位。鲁斯克建议蒋介石下台,由孙立人和吴国桢合作主政。

一九五○年五月三十日,鲁斯克和一群国务院高层主管研商对台政策,会中决定鲁斯克在和艾奇逊讨论由杜勒斯前往台北,当面向蒋介石建议他下野,台湾交由联合国托管的计划,在联合国未正式接管台湾时,美海军将保护台湾。一九五○年六月十九日,国务院又召开对台政策会议,并制定一项「极机密」计划,这项计划比五月三十日所讨论的更加具体,其重点是:如美国要防卫台湾,则蒋介石及其党羽必须离开台湾,为民事与军事交由美国所指定的中国人(即大陆人)与台湾人领袖;上述步骤完成后,美国海军将驻防台海以防中共攻台或台湾反攻大陆;如蒋介石抵制上述计划,则美应派遣密使以最严密的方式知会孙立人,如他愿发动政变以军事控制全岛,则美国将担任必要的军事援助和建议。据解密档案和相关文献,这个密使乃是一向最同情国府的前第七舰队司令柯克海军上将。

鲁斯克多年前曾对为他作传的乔治亚大学比较法学教授熊安邦透露一九五○年六月初(或六月底?),他收到一封专人递送的孙立人密函,将提出一项「惊人的建议」,表示愿意领导兵变以除蒋,孙要求美国支持,至少予以默许。孙说,他如果掌权,将阻止贪腐,对共党方面,较蒋更具弹性。鲁斯克说,此事需要杜鲁门决定,为了防止机密外泄,并使孙立人免遭杀身之祸,他将密函销毁了。但仍把孙函内容告诉艾奇逊。但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韩战爆发,美国对亚洲政策全盘改变,倒蒋计划胎死腹中,留下了孙立人与美国「串谋」的历史谜团。

美国国务院、中情局和杜鲁门政府有关台湾问题的档案,除极少数仍保密之外,绝大部分已公开,在这批档案中应可看出孙立人与美关系的具体事实,亦可访问现仍健在的尼兹等人。质言之,所谓郭廷亮匪谍案、屏东机场兵谏案,都是国府当局制造孙案借口,蒋介石要把孙立人「孤立起来」的真正原因乃是孙和美国的暧昧关系,以及黄埔军系与政工对孙的敌视。孙案并未落幕,还有很多「结」需要解开。(三之三)

(摘自2001年1月10日中国时报 记者林博文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