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保生:CBA人才流动与南北融合
中国篮球的改革虽然晚于足球一年,但在我看来,篮球人才的流动则早于足球,尽管那时只是民间流动,没有官方色彩,但它却悄悄撬动了中国篮球的南北融合。
最具典型的就是刚刚摘取CBA联赛第十个总冠军的广东宏远男篮俱乐部,开创南北融合之路的功臣当属已故近三载的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创始人、前宏远集团董事长陈林。
说起陈林当初创办民营篮球俱乐部,还是为了给企业打广告而受到启发的。那是90年代初,陈林了解到要在报纸上登一个版的广告,一年约需200万元,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企业要发展,就需要做广告。
从小喜欢篮球的陈林,犹豫不决间就来到篮球场上活动,以求散散心。谁知打完球后,陈林却有了主意,可以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篮球队来打“广告,”这个“广告”还是活的,既可以活跃职工生活,还可能有机会电视直播。
宏远队创始人陈林
那时候养一支球队一年也就几十万。主意打定,陈林就在1993年12月28日正式为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完成了注册。
既然注册了,那就得有队员。记忆中宏远队的元老队员有关德友、黄云龙、张勇军、李春江、马永忠等一批老队员。1993年举行的是第七届全运会,这届全运会因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只获得了5枚金牌而被推迟了两年,原因就是国家体委认为中国选手在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上状态出早了,到了一年后的汉城奥运会上成绩不佳,所以把全运会放在奥运会后一年再举办。
那时竞技体育全是国有体制政府办,篮球被挤压也是始于此时。但是,对专业篮球运动员的管理控制还是很严格的,不到退役时你甭想流动。那么这几位老国手能来到东莞,一是已经完成了全运会的任务,可以退役了;二是宏远开出了当时诱人的工资。更重要的是东南沿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很多全国各地的中青年杀到了深圳,杀到了广东。民企老板出资举办的“红包赛”十分盛行,不少专业运动员偷着出来打比赛,一场比赛打下来挣几千块,当时就是天文数字!
95-96赛季广东宏远全家福,前排左起:林耀森、李群、李青山、张勇军、宋希、郝焕新;后排左起:蔡立非(教练)、李春江、范立臣、黄云龙、关德友、马永忠、王怀玉、王利发(主教练)、陈海涛(领队)
回到宏远那拨创业的老队员,来自吉林的关德友应是年龄最大的,他应是50后,当时30多岁,属退役之列;黄云龙,原属八一队,当年33岁;张勇军,原湖北队,当年30岁;李春江,原辽宁队,当年30岁;马永忠跟马健是一拨的,原河北队,当年算是最年轻的。宏远队首任主教练王利发,祖籍河北,国家级教练,当年即将退休。
老帅带着这样一拨老将在1995年的全国乙级联赛自是势不可挡,顺利晋升CBA。随着欧阳贵景、李群等队员的加入,宏远队在1995至1996赛季便获得亚军,从而一鸣惊人。
此时的广东宏远队,在打法上已经与传统的广东篮球风格有所不同。
1959年全运会,广东队留影,从左到右:汤寿琪、陈利生、张光禄、邱敬端、陈民锐、温赐生
广东篮球也是历史悠久的省份之一,属南派打法,速度快,弹跳好,基本功扎实,讲究配合,是追着屁股打的那类快速球队,与老湖北队、老福建队相似。历史上也涌现一些优秀的国手,如张光禄、汤寿琪、稽照光、吕锦清等。
1984年洛杉矶奥运期间,吕锦清与NBA官员合影
但是,在宏远斩获首冠之前,广东男篮从未拿过全国冠军,最好名次是1982年的全国甲级联赛亚军。
创业初期的宏远队在打法上的变化首先是硬朗了,这些老队员多数来自北方,身高体壮的优势仍然保持着,另外就是这些老将经验丰富,能审时度势地抓住对方弱点,打出默契配合。再就是他们不再一味求快,因为篮板球有保证了,但只要有快速反击也不放过。
95-96赛季,关德友防守王治郅
1995至1996赛季时,北京首钢队拥有单涛、巴特尔两大中锋,但宏远队凭借经验老到和针对性攻防战而胜之。也就是说宏远队在创业初期已经开始了南北融合,起决定作用的是老帅王利发及其麾下的北方老将,正所谓有什么兵器打什么仗。
宏远队至今已先后经历过王利发、张勇军、李春江、李群、尤纳斯和杜锋几任教练的打磨,其中李春江执教时间最长,战绩也最突出。杜锋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是他能连获两冠的成因。
2003-2004赛季,广东初尝CBA总冠军滋味
李春江是在2001年开始执教宏远队的,此前张勇军执教了近4年,他把老湖北队快速、灵巧、准确的球风运用到训练中,为宏远队风格的进一步南北融合奠定了基础。李春江是蒋兴权弟子之一,严格训练,注重体能,狠抠细节,提高个人技术和全队战术素养,是他成为主教练后的努力方向。
此时宏远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已初具规模,“球探”四处寻找可塑之才,不少家长携子慕名而来,这其中不乏北方弟子,如新疆的杜锋、辽宁的王仕鹏和周鹏,来自广东的则有陈江华、易建联,还有广西的朱芳雨等。
1999年全家福,杜锋朱芳雨王仕鹏已在队中
李春江个性鲜明,脾气暴躁,但他对执教业务潜心钻研,更加清晰地对球员的技术特点和球队整体风格进行了刻画,在注重发挥外籍球员个人能力的同时,有机地与球队整体打法相结合,为宏远队夺取CBA联赛的首个“三连冠”注入了心血和智慧。
此时的宏远队是第一个成熟期,既有快速、灵巧、准确,也有凶狠、硬朗、大刀阔斧,南北融合更加鲜明。传统的南派打法可约简为技术型,不善对抗,重攻轻守;北派打法可概括为身体型,攻守兼备,敢于对抗。
宏远队的南北融合,体现的是当代篮球发展趋势,展示的是更高,更快、更强。李春江为宏远队拿了7个总冠军,至今无人超越。他虽然因个人原因没能执教过国家队,但他对中国篮球、对CBA联赛所作出的贡献必须肯定。
杜锋是李春江的弟子,他的执教离不开李春江的影响,虽然很多人对杜锋的执教做派颇有异议,但不能否认他的执教能力是在提升之中的。现在的宏远队起码有三个突出特点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年轻队员不断涌现,这当然得益于俱乐部青训体系构建科学合理,但杜锋敢用新人的胆识是应该赞赏的;
二是球队压迫性的防守、针对性的防守,打乱了半决赛和决赛对手的进攻模式,从而涉险获胜,不过个别球员特别是年轻球员的防守动作还有待规范;
三是守转攻快,抢攻快,退守快,这当然主要得益于威姆斯的冲击,对手刚刚投中后仅三四秒钟,宏远队就已经杀入对手篮下,令对手猝不及防。
从这三个印象可以看出,杜锋在日常训练中不仅具有针对性,且是十分严酷的,从而保证了球员在比赛中统一的执行力。高质量的压迫性防守和抢攻,是杜杜锋对宏远队南北融和风格续写的新内容、新形式,也可以说是夺取第十冠的利器。
不过说到这第十冠就绕不开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易建联跟腱的断裂。据杜锋讲,从半决赛开始,有伤在身的易建联就主动请战,到了总决赛第三战,易建联仍坚持出战。易建联是全队核心,是灵魂,他上不上场对球队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杜锋也深知易建联对第十冠的决定性作用,因而赌了一把,结果是冠军拿下了,但易建联伤了,赛后抬上了手术台。到底该不该让易建联上场,此时讨论已无意义,冷酷无情的事实已经摆在那儿了。
人才流动收益不仅在广东宏远队得到充分体现,在其他球队也如是,首钢队主力队员中除方硕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外,翟晓川是河北的,朱彦西是重庆的,王骁辉是山东的。
新疆队更是吸纳了众多外地球员,曾令旭是辽宁的,周琦是河南的,俞长栋是山东的。杀入四强的辽宁队是一水儿的辽宁人,而全国各地的篮球队都有辽宁人,足以说明辽宁是全国最大的篮球人才库!过去一说东北球队,那就是辽吉黑,辽宁篮球人由北向南的流动,自是南北融合的生力军!
在CBA联赛初期乃至前十年,几乎是没有人才流动的,更别说自主选择了,究其原因首先是观念滞后,虽然已命名为职业联赛,但徒有其表。其次是多数队都是体育部门所辖,队员都是从少年培养起来的,想“跳槽”没门儿,更甭说当打之年的主力队员了。再次是转会转队的规矩没有构建,政策不清难以操作,有些俱乐部只能靠“挖墙脚”的办法买来心仪的球员,这样的例子在当时只是个例。
实际上真正的职业联赛是提倡人才流动,并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交换球员能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比如:在甲队前锋的位置上人员较充足,但后卫线上缺兵少将,而乙队恰恰相反,后卫线上人员充足,缺的是前锋,两队一谈判成功后各取所需,岂不两全其美?
随着转会、转队和选秀制度的逐步建立健全,近些年CBA联赛人才流动越来越活跃,越来越规范,比赛也越发有生气。这个赛季刚刚结束,各俱乐部就立即开始了续约或抢人大战,目的是取长补短,为新赛季积蓄兵马。从初期的一潭死水,到现在的显现活力,CBA联赛教练、球员的流动,不仅可以丰富篮球技战术风格的演变,更能为CBA乃至中国篮球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从始于1956年的全国篮球甲级联赛,到已有25年新发展的CBA联赛,60多年国内篮坛最高水平的逐鹿争雄,一代又一代篮球人的技术风格和球队特色,都在影响着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每个阶段都打下了不同的历史烙印。倡导“以小打大”时期,是因为那时中国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在欧美球队面前虽然处于劣势,但也要打出中国篮球的味道,这就是“快、灵、准。”
如今,中国篮球人的身体条件大大提高了,但风格却模糊不清了。其实“快、灵、准”仍是当代世界篮球运动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就是节奏加快了,对抗加剧了,防守更具侵略性了,个人能力更加全面了,战术素养要求更高了。在这种形势下,不认真研究世界篮球发展趋势,找准中国篮球融入世界趋势的突破口,中国篮球就必然不进则退。
前篮管中心副主任、现中国篮协副主席白喜林承认,长期以来我们几乎没能静下心来认真研究这些问题,而是忙于CBA联赛的招商造势,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一结束,想的是如何换帅,CBA联赛也从未召开过技战术研讨会,问题年年堆积,以致中国男篮没能直进东京奥运会。
中国男篮存在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怎么解决?近期和远期规划是什么?至今也没研讨过。现在该是我们好好总结经验得失的时候了,希望国内的人才流动与南北融合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