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马尼亚魔鬼」死了!袋獾20年降80% 出租动物惹议

▲袋獾平均寿命为5到7年。(图/翻摄自ABQ BioPark)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美国新墨西哥州动物园表示,向澳洲租借的「塔斯马尼亚魔鬼」(Tasmanian devil)袋獾,已经在10月死亡。

▼袋獾别称为「塔斯马尼亚魔鬼」。(图/翻摄自tasmaniandevilunzoo)

这只5岁大的雄袋獾名叫赛勒(Sylar),2013年从希思维野生动物保护区(Healesville Sanctuary)出租到阿尔伯克基生态公园(ABQ BioPark),属于一项亲善计划饲养员表示,上月28日发觉赛勒精神差、咳嗽之后,立刻进行医疗救治,不过隔天还是不治。初步解剖后确定是自然死因,详细结果还要再几个礼拜才会出炉。

▼袋獾受到攻击会发出恶臭且尖叫。(图/翻摄自Smarter Every Day)

袋獾平均寿命5到7年,是一种食肉有袋动物,仅仅在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岛上被发现,因为肌肉发达全身黑色皮毛,加上受到攻击时会散发恶臭且发出尖叫声,因此被称为「塔斯马尼亚魔鬼」。

▼袋獾深受面部肿瘤所苦。(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袋獾强健的身躯却深受面部肿瘤疾病困扰,20年来数量已经下降80%,因此在2008年被列为濒危物种科学家不断研究克服疾病的方法,没想到关键还是在动物自身的免疫力。《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8月刊登一篇研究,表示袋獾的免疫力正在做出抵抗,科学家希望借此挽救快速减少的危机。在演化尚未完全之前,部分科学家建议,可以采用「出租动物」,培育物种。

无尾熊也采用出租动物维持数量。(示意图/翻摄自Australia.com)

这项计划建议,将保育类动物如袋獾、无尾熊及岩袋鼠等出租给地主企业社会团体民间私有地转为保护区,经营过程中不仅有奖励金,还可以赚观光财,政府也能达到保育的目的。这项看似双赢的计划受到反对,质疑野生动物商品化会干扰保育政策,一旦保育和金钱交易扯上关系利弊将难以判断。

▼岩袋鼠。(图/翻摄自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