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找回塔斯马尼亚「恶魔袋獾」! 澳洲小岛恢复生态平衡
▲袋獾又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也是现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澳洲玛丽亚位于塔斯马尼亚岛东南方,岛上的袋獾在20多年前,受到「恶魔面部肿瘤病」感染,造成物种数量减少80%,也让该岛在2012年以前都没有主要掠食者存在,后来又有15只袋獾再度被引入岛内,群体很快繁衍到100多只,让原先没有天敌的袋貂(possum)及袋熊(wombat)都逐渐改变习性,以免成为袋獾的盘中飧。
据澳洲广播公司报导,塔斯马尼亚大学研究员坎宁安(Calum Cunningham)观察袋獾被引入岛上后的导致的转变,以及在塔斯马尼亚其他区域,数量下滑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袋獾重新入岛后,岛上的袋貂变得更加谨慎。
坎宁安表示,「过去袋貂几乎没有天敌,在岛上无所畏惧,但如今有许多被袋獾捕猎,迫使牠们迅速改变生物习性,对风险更加敏感。」
袋獾又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也是现存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2008年时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一项研究证明,袋貂更习于回到树上躲避掠食者,而非花大量时间在地上觅食,这样的转变仅花了不到3年时间,说明袋貂学习能力极强。
除了袋貂以外,袋熊也因为袋獾出现改变习性,在白天时更加活跃,以避免夜晚时和袋獾接触。坎宁安说,「重新引入掠食者种群,能带回生态系统间自然且重要的相互作用,改善失衡问题,也能表明生物面对掠食者时的反应可能非常多样。」
坎宁安表示,世上所有顶级掠食者都和袋獾一样呈现下降趋势,为了恢复失衡的生态系统,类似的「野化案例」在世界各地都有,如欧美地区的狼,以及苏格兰的山猫等。该项研究也提供了独特的实验方法,以评估重新引入掠食物种的影响,及掠食物种如何恢复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坎宁安说,「玛丽亚岛的调查结果是好消息,对袋貂来说并非什么大损失,牠们很快就能学会如何像以前一样面对掠食者。」
延伸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