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菜海外夯凸顯台灣認同 歐媒:民主滋味有別中國

台湾美食在欧洲市场逐渐打出一片天,瑞士和法国媒体近日分别报导台湾料理如何成为国族认同的新支柱。瑞媒指出,台湾料理的多元历史与开放,是民主的滋味,与中国极权成鲜明对比。

台湾料理在欧洲街头越来越常见,从风靡全民的珍珠奶茶,到牛肉面和刈包,以及这几年跃上媒体的车轮饼,「台湾料理」招牌日益打响,受到欢迎。

瑞士最大媒体集团Tamedia旗下的「日内瓦论坛报」(La Tribune de Geneve)今天以「台湾料理宣扬与中国的不同」为题,指出面对北京侵略性论述,台湾正凸显认同上的差异,甚至在餐盘中。

日内瓦论坛报写道,「料理是他们的战场,以菜色作为独立宣言,每个食材,都是地缘政治挑战」。

报导首先引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日前对台北餐厅好屿HoSu老板李易晏的访问,表示餐厅目的便是彰显台湾拥有自己的文化、国家认同,与中国的并不相同。

文中引据国立政治大学最新民调,显示超过60%的台湾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只有2.5%的人认为自己完全是中国人,「而10年前,有半数居民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好屿HoSu的名菜包括灵感来自泰雅族的烟熏炭烤鱼、知名街头小吃鼎边趖米粉汤成为主菜、模仿台湾梯田摆饰的芒果等,一切皆为强调台湾土地自身的传统与食材。

李易晏告诉纽约时报,「我想通过讲土地的故事让大家看到台湾的好,看到台湾有什么样的生命力」。他表示受乌克兰人对俄军的奋力抵抗所激励,「我们必须要让大家有对这个土地的认同,才有办法形成国家的认同。如果真的发生什么事情,大家会愿意为了这块土地去抗争」。

日内瓦论坛报写道,在餐桌上努力探索国族认同的并非只有台湾餐厅,还有台裔美国独立记者魏贝珊(Clarissa Wei),她的「台湾制造:岛国的食谱与故事」(Made in Taiwan: Recipes and Stories from theIsland Nation,暂译)将于9月出版。

她开心说,「我的首本食谱书是为了宣扬我称为家乡的岛国」,书中描绘「岛国独特的料理认同,尽管中国政府拒绝承认其主权」。

此前,台湾出生、移居英国的洪惠文(Katy Hui-wen Hung)也着有「台北料理史」(Culinary Historyof Taipei,暂译),探寻构成岛屿美食的多元影响,首先当然是16个文化各异的原住民族。

洪惠文指出,17世纪时,不少蔬果随荷兰殖民者经印尼引进台湾,同时中国南方的闽南与客家移民渡海来台,带来不同菜系,部分也与原住民料理迸出新火花。

接着台湾被满洲文化的清朝与日本殖民,后者也解释了为何台湾料理随处可见味增汤,却又与日本食用习惯大相迳庭。

报导详述中华民国政权随国民党来台,不仅地方语言遭到禁止,台湾各地料理也有规范。直到2000年政党轮替,台湾料理一跃成为国宴菜单。自此,原住民菜获重视,日本影响也不再是禁忌。

魏贝珊表示,「就连中国移民带来的菜肴也在过去70年间演变,成为岛屿上完全独一无二的料理」。洪惠文也指出二战后美国对台湾料理的影响,「日本人引进了食用牛肉的习惯,却是美国人让牛肉成为常见食材」。

日内瓦论坛报不仅特别介绍花枝丸等在地美食,更将台湾料理形容为「民主的滋味」,写道:「混和与多元,台湾料理有着历史、拥抱世界。它的民主文化和多元性遭严重控制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无独有偶,法国地理旅游月刊杂志GEO于9日也以「在台湾,当地料理成为面对中国威胁的前线」为标,指出「台海陡升的紧张情势让岛屿动员起来,无论是在国防或料理上」。

GEO指出,「该岛屿的料理在国外获得越来越多认可,成为台湾认同新支柱」。报导写道:「中华民国维持实质独立,却也避免特意提及,然而人民逐渐却和中国文化自我区隔,许多台湾餐厅的老板都在建构发展蓬勃的饮食传承,与中国习俗分道扬镳。」

最后法国月刊表示,面对可能的入侵,台湾不仅要准备自身军力,也要强调构成与中国不同国家的特殊性,包括餐桌上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