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一中国文老师梁佳雯 陈婉玲 带学生走近台南历史
台南一中国文老师梁佳雯(右)、陈婉玲开设「城市说书人:走近台南、走进生活」选修课,将国文融合历史、地理特色,引领高三生将台南文史内化成文学养分。(曹婷婷摄)
台南一中国文老师梁佳雯(右)、陈婉玲开设「城市说书人:走近台南、走进生活」选修课,将国文融合历史、地理特色,引领高三生将台南文史内化成文学养分。(曹婷婷摄)
18岁眼睛看身处城市,会留下什么?台南一中国文老师梁佳雯、陈婉玲开设「城市说书人:走近台南、走进生活」选修课,将国文融合历史、地理特色,带高三生记录学校周边残墙、柏油路下的德庆溪等,将台南文史内化文学养分,宅男变文青,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
国文不只是背诵,2年前,梁佳雯与志同道合的陈婉玲展开「城市说书人」选修,每年只收25名高三生,作业虽不轻松,但忙于学测的学生却最爱这门无关升学的选修课。
梁佳雯说,时下学生普遍欠缺与人互动,这门课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要求学生与在地职人闲聊,对于熟悉电脑、不善沟通的孩子,当下别扭尴尬,事后却回味不已。
陈婉玲说,这门选修课让不谙写作、不熟悉台南历史的高中生,留下精彩扉页,学生在寻访地景、文史过程,经由与人互动,宅男不再宅,更打开感官,下笔不再言之无物,去年大考中心范文第一篇就是选修这门课的孩子作品,两师成果更获全国跨领域科目选修课程教学计划肯定。
梁佳雯最早从2011年投入把台南城市意象导入课程,起初,利用国文课让学生将学校周边残墙找回来,学生完成《过城》地图、专书,接着,带着学生寻访柏油路底下的德庆溪,甚至办展。
她强调,课程需要改变,从生活着手,学生「最有感」,她早期2小时的课须备课20个小时,辛苦不在话下,但一页页成果,最大回馈来自于学生从辞不达意,一个个蜕变成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