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人与边境不解之缘 助清迈克伦族保存传统织染技艺

距离清迈市中心约2小时车程的惠宜康村是一个传统克伦族部落,而部落里的传统织染技艺与台湾人有不解之缘。图为惠宜康村妇女在采集草药。(图/中央社)

距离清迈市中心约2小时车程的惠宜康村(Huai-E-Khang)是一个传统克伦族部落,部落里满载克伦族妇女对传统织染技艺的热情与使命,也承载了一份台湾人与克伦族的不解之缘。

在泰缅边境的山上,少数民族克伦族(Karen)生活了数百年,凉爽怡人的气候以及物产丰饶的树林,让克伦族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克伦族人在此种米植菜,更利用大自然赐予的物资,制成天然染料,尽管在21世纪的今天,克伦族的妇女们仍会利用闲时动手织布染布,并裁剪成日常所穿的衣服和裙子。

在克伦族语里,Che Su Mo意为妈妈的黑衣服,在克伦族传统中,已婚妇女要穿上黑色的衣服,而惠宜康这个村落的村长艾莉(Aeri)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大家。

2013年艾莉认识了来自台湾的林良恕,林良恕向克伦族妇女购买布料,再制成产品到城里贩售,自此之后惠宜康村的妇女们由艾莉带头,正式以Che Su Mo这个团体的名义对外,开始贩卖天然染的布料。

在惠宜康村落的周遭有一片被当地人称为「女人森林」的大片树林,树林里有着天然染所需的各种自然资源,例如姜黄、芒果树皮、木蝴蝶树皮、药材果实、植物树根等,当地妇女会到树林里取材,而这也代表森林不能被开发,艾莉希望做到文化、技艺传承又能顾到环境。

说起林良恕和克伦族的渊源,起源自长年在泰缅边境工作和生活的林良恕,因缘际会成立奇姆娃手织品(Chimmuwa)这个品牌,Chimmuwa来自克伦族语,代表未婚少女身穿的白色长袍,而奇姆娃更有着林良恕对克伦族的感情。

林良恕经常开车到达府(Tak)或清迈山上,收购克伦族妇女所织布料,再由奇姆娃工作室的织女加工成为电脑包、钱包或侧背包等大众会用的日常物品,透过向部落妇女收购布,奇姆娃希望让妇女们多一份经济保障。

由于有客人好奇这些织品来源,近几年奇姆娃进一步和克伦族部落合作,开办织染工作坊,从2015年开始举办第一个工作坊,到目前为止已经和4个清迈山上的克伦族部落合作,惠宜康村就是其中一个。

奇姆娃泰国负责人温巧如是另外一个和克伦族结缘的台湾人,她带领参与织染工作坊的学员,除了学习织染技术外,也参与克伦族的日常生活,例如加入农活、与族人一起到山林里采摘果实,以及染布所需的天然染料。

但随着人口老化,克伦族的传统织布工艺恐怕将渐渐消失,织布本就不是克伦族妇女的主业,她们只有利用农闲的时候才会织布,许多年长的妇女身体日渐衰弱而不能再织布,有些年轻的妇女则是去邻近菜园或农田担任雇工,以获取更多的报酬,传统布料的生产日益衰减。

温巧如说,工作坊安排让克伦族妇女担任学员的老师,克伦族妇女因此知道自己的传统技艺是有价值的,她也希望借此让年轻一代愿意回头学习族群的传统手艺,重拾对织布的骄傲和热情。

织布不只是收入来源的一部分,更是自我疗愈的过程。艾莉说,部落妇女身上背负着重责大任,包括打理三餐、照顾小孩,还要想办法为家庭找经济来源,容易心浮气躁,透过织布过程,部落妇女能静下心自我对话。

现在的惠宜康村不但提供布料,更是一个学习中心,他们不光和奇姆娃合办工作坊,清迈皇家大学的国际交换生每年都会上山学习织染技艺。

艾莉说,年长的妇女帮忙事前准备工作,既有参与感,又能有简单收入,族人对于能够教导新生代织染技术,感觉有意义也特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