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变「瘦」了! 西南沿海沙洲正向陆地快速倒退

▲如果沙洲持续流失恶化,沿海的生态环境势必受到影响

记者吴柏萱/综合报导

台湾海岸地区的沙洲、潟湖与海埔地拥有不错的生态资源,发展养殖业或开发海埔地都是高经济价值。但中央地质调查所自98年起进行的海岸变迁监测计划,发现台湾西南部的沙洲呈现明显向陆地迁移的现象,5年内,台湾「瘦」了27公里。

根据不同时期遥测影像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从民国71年到98年来台湾西南部的沙洲整体平均迁移距离嘉义县东石乡寿岛约为430公尺、台南市北门区新北港沙洲200公尺、将军区青山港沙洲650公尺、七股区网子寮沙洲300公尺以及顶头额沙洲150公尺,其中青山港沙洲向陆地后退的最大量为1公里,速度相当快。

▲西南沿岸的沙洲年年后退,也让台湾越来越瘦!(图/经济部提供)

进一步来看近3年,台湾从民国95年到98年海岸沙洲的变化,青山港沙洲向陆地迁移的距离仍高居榜首达280公尺,外海大浪从青山港附近的缺口直接灌进潟湖,不仅影响潟湖的养殖,也加速潟湖淤积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助理教授林宗仪曾用Google Earth沿着台湾愈来愈往内缩短的海岸线1公尺慢慢对照,他指出,保护海岸用的消波块水泥堤防,其实是杀手,因为这些东西不仅会阻挡原先沿岸流、海岸飘砂的路径,使得上游侧堆积飘砂,下游侧则因为砂量减少出现海岸受蚀。

其实,影响沙洲变迁的原因很多,包括河流供沙、沿岸流飘沙、外海波浪侵蚀及潮流方向都有关系人为开发也会干扰天然沿岸输沙平衡,造成沙洲变迁。台湾最大的沿海沙洲外伞顶洲则是受到波浪、沿岸流及东北季风影响,每年平均往西南方向漂移60至70公尺,被称为「移动国土」。

林宗仪认为,美国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临海州,采取「堤防倒了就弃守」,因为他们相信人力无法抗衡大自然,对比之下,如果台湾政府再不重视,沙洲持续后退,将使得沙洲无法保护潟湖与内侧陆地,影响沿岸湿地生态与渔业生产型态台风波浪与暴潮更将直接侵袭陆地,破坏海堤带来严重的灾害

内政部长鸿源日前也承诺将争取经费回填沙洲与绿化水利局长李孟谚则认为,北门与七股沙洲是海岸天然屏障,但近年因沙源不足,加上六轻工程造成漂沙减少,才会变成这样。他说,沙洲复育计划总经费约5.4亿元,包括回填沙洲与绿化,将加强施工以免沙洲流失持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