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開發惜食App 一鍵訂餐省錢又減碳

社会创新组织Tasteme今年一月参加社企流iLab育成计划发表会。图/Tasteme提供。

一枚五十元硬币能买什么?在惜食平台Tasteme上,一枚硬币就能买到一份便当或是一袋面包。

这是一群台湾青年开发出的惜食App,餐饮业者会在每天营业尾声,把店里剩余的食物低价卖给平台消费者,不仅减少食物浪费,也降低处理厨余带来的环境负担。

2020年底,他找来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筹备,成立社会创新组织亦顶,并在去年四月完成App开发,将Tasteme正式上架。

惜食平台Tasteme让民众透过手机,就可以订购餐厅剩食,减少食物浪费。记者许诗恺/摄影。

营运至今不到一年,平台使用者超过五万,平均月增加千位用户,合作餐饮店家也已超过200家。

叶柏军说,平台虽有营收,但创业第一年尚未回本。面对创业初期的瓶颈,他并不急着提高收益,而是先确立组织的核心价值——传递惜食理念,也传递环境永续的重要性。惜食,已不只是出于道德的行动,如今更成为各国因应气候变迁的减碳手段之一。

走访百家餐厅 决心创业救「良食」

叶柏军的创业构想,是用双脚走出来的。

2019年,叶柏军还是位记忆体大厂的经理,一晚意外目睹店家将整袋甜甜圈扔进厨余桶的景象。这画面并不罕见,却让他觉得惊骇,并在心中生了根。他开始研究餐饮业的食物浪费情况,又发现日本等国已出现惜食App,运用科技减少剩食。

创业念头难抑,他亲自走访台北西门町一带,随机挑选100家餐厅,借此了解店家每天剩余多少食物,又是如何处理。

他发现,其中有十几家餐厅,一直为了处理剩食感到困扰,又以自助餐、烘焙业者需求最大。

叶柏军曾走访百家餐厅,调查店家处理剩食的实际情况。记者许诗恺/摄影。

走过这趟调查,叶柏军不再回头。他选择离职投入社会创业,找上曾任职于半导体业的老同学,决心要开发一个属于台湾人的惜食App。

他们也决定以「良食」取代剩食的称呼,试图改变人们将剩食联想成厨余的负面印象。

开创惜食商机:四赢的商业模式

创业能否成功,商业模式的构想极为关键。

Tasteme为惜食开创了四赢的新商机:店家可增加收益、减少厨余处理费,顾客能省钱,环境能受益,而团队也获得足够的营运资金。

平台并未选择与外送业者合作,主要考量就是环境成本。叶柏军认为,目前的外送模式会造成额外污染,因为多数外送车辆是燃油机车。

「如果我们提供外送,这个商业模式的碳排会越来越高,那就完蛋了。」他提及,许多企业已开始做碳中和,Tasteme虽还在创业初期,仍希望营运时尽量降低碳排,未来平台规模成长,才会逐步考虑与自行车或电动机车的外送员合作。

只提供自取,可能降低民众的购买意愿。叶柏军决定以低价当作诱因,让消费者只要花50元,就能买到价值超过百元的食物。他发现,这对人们的诱因依然足够,目前平台上每天订单维持在三百至五百件。

登门拜访 化身惜食传教士

招募店家,才是团队遇到的最大难关。

「很多老板认为,自己都丢几十年了,后面继续丢也没差,想办法赚更多钱补回来就好。」叶柏军发现,许多店家早已找到一套填补损失的方法,积习难改,新模式反而让他们感觉麻烦,「他们会认为惜食这件事不重要,只能回收一点钱。」

为了让店家理解惜食还有「价格以外」的环境价值,叶柏军和团队成员准备一份简报,走进一间间餐厅,向店家传递惜食的多种好处。

目前和Tasteme合作的店家,以自助餐和烘焙业为主,其中素食餐厅的数量特别多。原因之一是叶菜类、豆腐等食材较易腐坏,另一原因则是素食餐厅老板更认同惜食理念。

何凤玉经营的净宁香素食去年开始加入Tasteme平台。记者苏彦诚/摄影。

位在南机场夜市的净宁香素食是合作店家之一,老板娘何凤玉经营店家超过二十年,十几年前就开始将剩食送至龙山寺一带,让附近街友能饱餐一顿。

「去年他们来拜访,我就很认同这个想法,台湾倒掉太多东西了,不要浪费食物。」何凤玉说,现在店里多了一个处理剩食的管道,是件好事,至于卖不完的食物仍会送给龙山寺一带的街友。

创业有瓶颈 筑梦需要找伙伴

Tasteme至今还在面对店家数不足的瓶颈,叶柏军发现,只靠逐家拜访还不够,必须找到认同理念、资源丰富的伙伴,才能扩大影响力。

去年Tasteme参加社企流的iLab育成计划,与其他社会创业团队交流,不仅激荡想法,也学习向外寻找合作伙伴。

圣玛莉去年九月开始与Tasteme合作,行销部表示,公司原先就长期将剩食送到食物银行,但有些产品期限短,如今增加惜食平台的管道,就能减少这些食物浪费。

今年二月,Tasteme获得iF社会影响力奖(Social Impact Prize),是今年唯一获奖的台湾团队,得奖原因为符合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中的「气候行动」。联合国环境署去年曾发布报告,全球每年食物浪费高达10亿吨,造成的碳排量占总碳排10%,因此惜食与减碳行动密不可分。

叶柏军说,团队能获得这项国际大奖是出乎意料。欣喜之余,他更期待继续找到认同理念的餐饮业者,一同筑起惜食愿景,不只为了拯救「良食」,也是为了抑制气候变迁,拯救我们生存的环境与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