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粤港澳大湾区两岸青创的摆渡人
翁鼎钧。(作者提供)
在大陆这些年,缘分总是特别的奇妙,因为在大陆竟然遇到了一位同校同门的直属学弟,如今他在大陆的创业创新之都深圳发展,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这位同样来自台北的台湾青年,他叫翁鼎钧。目前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企业做咨询建议,面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制定多样化政策咨询规划。主要工作范围位于广州及深圳两地,主要是与当地商协会和创业基地共建战略合作,并长期提供企业政策类科创服务与技术转移服务。
作为90后的鼎钧,他第一次来大陆时是因父母工作关系,2000年时还没有大三通,到大陆都得转机,因此他记得一大早从台北家中出发到桃园机场乘机飞到香港后,等待数个小时转机飞抵南京。来到南京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与调整后,鼎钧也在南京就读当地小学,也从注音符号逐渐学会了汉语拼音,慢慢适应大陆的学生生活。直到上国中,他才又随家人一同返回台湾。鼎钧永远记得小时候的南京城,当时很多地方都在建设,尤其是童年居住的江宁区(时称江宁开发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当成年后踏上创业这条路后,当他再回到江宁区时,看到除了历史古迹外,增添了许多高楼,新式住宅社区林立,跟小时候看到的黄土路矮平房有着非常大的变化。因此,从他第一次接触大陆,到确定在深圳创业发展,这个契机其实是源自在台工作时父母给予了鼓励与支持,过去父母在大陆的工作经验,希望孩子们离开习惯的舒适圈到大陆看看,后来经过多次参与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并结合多次往返大陆的感受,最后他于2019年选择了粤港澳大湾区落地,开始了创业生活。
由于在读研究所时的是两岸关系相关专业,鼎钧特别谈到这10年来大陆高校累积招收港澳台学生7.9万名,相较于2012年的2.53万名,2021年增加51%到了3.2万名学生。其实不仅是在台就读两岸研究的学生会了解到大陆,或是学成后赴大陆发展,现在也有更多台湾的学生是愿意直接赴大陆就读并在毕业后直接就业的。
因为自己研究的专业,鼎钧运用学习的理论加上实践的经验使他更加容易融入大陆,但鼎钧也强调来到大陆创业,台湾身分是个加分项而不是个得分项。真正有意投入大陆发展热潮的台湾青年,要的不是作为台湾人能在大陆竞争中有的「特权」,而是与大陆的同行、同业同等竞争的公平机会。创业成败凭市场机制决定,就业和就学是个人专业能力的印证,如果都是奔着大陆惠台政策补助而来,注定不会成功。
在谈到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遇到问题,鼎钧建议可以透过相关单位合理协助,而非过度依赖和予取予求。因为已经有很多台青台商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如果是来大陆抱持投机的心态必然会失败。鼎钧也强调台青来到大陆应该要更多地去了解本地产业在做什么,尤其是现在大陆的趋势,我们应该要想办法跟上,我们在某方面可能理念是领先的,但是在很多的落地面,或是在其他的产业的发展方面,是必须要跟在地学习的。
由于从小有在大陆成长的经验,同时现在又在大陆创业的经历,又兼任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商务合作中心副主任一职,鼎钧希望借由两岸商协会的资源加上自身创业的经验来协助更多台青赴大陆发展成为台青们的沟通桥梁,其中包含商业体落地与专案发展咨询。
鼎钧也分享到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发展进步和不断出台的各项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到大陆来发展,他们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同时,也完成了将个人的前途与时代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的过程这也都是值得肯定的。特别台湾青年来到大陆的任何城市发展,跟大陆青年离乡背井到任何省市发展都是一样的,所以没有所谓台湾媒体上所说的「脱台者」,只有真正的「融陆者」。他希望让有心想要来大陆发展的台湾民众知道,台湾青年也可以跟着大陆的发展,并赢得属于自己的未来。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他认为,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加持下,当下是一个创新驱动和知识驱动的时代,在大湾区中深圳既成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成功的试验田,也成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地标性象征,深圳同样也是台商投资最早的大陆城市之一。2019年2月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协同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新兴技术原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
因为创新一直是深圳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近年来,深圳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所以对台青落地大湾区来说,政府支持的环境之下,偏向科技型产业、新型服务产业与金融产业是建议可以到大湾区看看并寻找机遇的。
鼎钧作为一名深根粤港澳大湾区的台湾青年他观察到,目前中国大陆各地区的惠台措施正逐步落实到位,过去大陆市场发展很快,加上资本助力,很多人更倾向于市场扩张与拓展。如今疫情改变了市场环境,企业逐步放慢发展速度,「这对台青创业反而是不错的机遇,也更容易匹配到在地资源,与当地企业携手合作。」创业的路上,虽享有惠台措施带来的便利,但在产业选择上建议不要盲目跟风,要用差异化的市场发展思维出奇制胜,最好能找一个当地的合伙人,这样能更接地气。特别是台湾青年抓住大陆市场机遇,早日抢占市场,找到事业发展的一席之地,这才是最稳定的方式与模式。
最后,鼎钧发现到许多台湾青年会更想朝超一线城市发展与创业。但是超一线城市伴随着的是创业高成本与市场汰换,并不一定合适初期创业者,或许也因为部分政策的资源重点集中于超一线城市,让许多台青往大城市集中,但也容易导致台青团队在市场上的竞争短板和初始经费不足的困境。所以建议想来大陆发展,还是要倚靠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考察资源,甚至是先选择就业或实习来积累经验在选择创业,祝福在大陆创业就业就读的两岸青年朋友们都能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紧跟发展潮流,参与到大陆的发展与崛起。
他是翁鼎钧,一名90后的台湾青年,他在努力搭建粤港澳大湾区两岸青年融合的最佳摆渡人。(侯聪明/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