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个国际碳汇林诞生!「槟榔废园转作」是关键
台湾首个国际碳汇林就在台东池上乡,图为槟榔园。(许家宁摄)
「槟榔」对于国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尤其槟榔树在中南部山区处处可见,但它却是生态杀手。此外,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研究证实,嚼食槟榔会致癌,故为了保护生态及守护国民健康等目的,『槟榔废园转作计划』油然而生,而台湾首个国际碳汇林就在台东池上乡。
「112-115年槟榔废园及转作」由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订定,目的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维护农友收益、提高经营弹性,以及守护国民健康,故开放农友提出申请,每公顷补助15万元,可种植茶、咖啡、油茶、酪梨、山竹、红毛丹、牛樟等新物种,目标转作面积800公顷。
随着环境永续的观念兴起,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而台湾首个槟榔废园转作的国际碳汇林,即位于台东池上乡。11日众多参与者亲手种下1,111棵树,其中包含84家知名企业共襄盛举,落实ESG,携手维护自然生态。
84家知名企业于台东池上乡的槟榔废园亲手种下1,111棵树 (薛新祐提供)
当天参与行动的国际碳战略专家薛新祐表示,希望用国际碳汇林认证,使池上乡成为碳资产产地,期盼槟榔废园成为风潮,进而让水土保持更好,并借由此模式,让国内槟榔园皆能转型为国际碳汇林,将碳中和引进资本市场,采商业模式解决,践行碳公益。
国际碳战略专家薛新祐 (薛新祐提供)
台湾于2021年宣示推动2050净零排放,其中,国家发展委员会发表的「2050净零路径及策略」提及,截至2022年,台湾土地面积达6成的森林碳汇约有2,140万吨,可抵减约8%的碳排量,预估2050年可增加110万吨的森林碳汇,共达到2,250万吨。
林务局则于2022年4月提出提升森林碳汇功能的3大策略,分别是增加森林面积、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及提高国产材利用,且还要兼顾森林生态系服务价值与产业经济,预计2040年新植造林的面积将增加6.6万公顷。
为了达到环境永续,除了执行森林碳汇,更需要形成社会共识,结合民间力量,共同推动与努力,才能为下一代找回生生不息的美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