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真”访谈:上海饮料分ABCD级,推荐性递减,那么C级D级还能喝吗?
摘要:上海热点调查与辟谣&申城好网民专家访谈。
3月底,上海成为全国首个为现制饮料增加营养选择标识的城市。在上海市疾控中心指导下,多家饮料经营者为产品增加了A、B、C、D级标识,推荐程度依次递减。两个多月过去了,很多消费者习惯了买饮料前先看营养选择标识。但也有消费者困惑:C级、D级饮料还能喝吗?如果不那么推荐,经营者为什么还在卖呢?
对此,申城好网民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上海热点调查与辟谣”表示,应当全面看待营养分级标识,消费者不用因噎废食。
厉曙光表示,上海推出营养选择标识,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市民健康生活。不过,营养选择标识并不是强制性标准,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择。总体来看,属于较推荐等级的饮料含有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较低,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能否饮用”与消费习惯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的消费者喝饮料的频率很低,那么偶尔尝试C级或者D级的饮料,无伤大雅;有的消费者喜爱喝饮料,频率很高,而且饮用量不小,那么就要注意一下营养选择标识,控制频率和总量。
不过,部分人群应当特别注意营养选择标识,避免增加健康风险。首先,“三高”人群若选择C级、D级饮料,应当注意摄入量。因为含有较多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饮料可能会加重病情。其次,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避开含糖量较高的饮料。再次,曾患过心梗、脑梗的人群,也不建议选择C级、D级饮料。最后,肥胖人士和想减肥的人士可以多看看营养选择标识。饮料是能量的摄入途径之一,频繁或过量饮用C级、D级饮料,容易引发脂肪在体内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