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犯傻的逻辑

(图/本报系资料照)

报载由杨渡和前台大校长管中闵执笔的「大学的脊梁」即将问世,世人可以更清楚的从当事人视角再看一次「卡管」事件。是非其实自始就很分明,这件事真正特别的地方,在一个民选的政府怎么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而且在几乎全民所指之下还可以死不认错这么久。

但引发我特别兴趣的,是这个把民进党二次执政从初期的风生水起带到诸事不顺,而在两年后彻底输掉九合一选举的败笔,在以抗中保台赢得中央大选后的两年,又在一位市长候选人的学伦事件上,犯了几乎同样的错误而且同样拖垮一堆人,竟使地方选举再以大败收场。

如果以为这显示民进党有什么先天的不足,又只会暴露你的政党偏见。国民党四年多前的九合一选举出人意表的成功,居然在接下来的中央政府普选因提名过程混乱而下滑到更深的谷底,让人完全看不到一个百年建国大党该有的修持,但在重新稳固地方包围中央有利格局的今天,怎么好像又陷入一模一样的总统提名困局?

甚至再把眼光转到教科书上共认已属成熟民主体制的国家,如美国,就看过去三十年,两党几任总统在国会监督下不也在中东地区重复做出错误决策,更别提过去一个月总统在国会和媒体起哄下用造价千万的导弹射击来路不明的气球,包括一颗据说只有几百元价值的民间气球,真的可以让我们开始思考民主体制好像挡不住犯傻的原因。

虽然我们本来就知道,民主体制不是在各方面都优于专政体制,但因为我们相信,即使人权保障和决策的迟缓妥协,只能在利弊上达到某种互换,民主仍因参与的人多,不但犯大错的机率可以降低,更不容易重复犯错,加总起来应可认定是人类体制的进化。

相对地,专政体制无可救药的犯错,实例随手拈来就有,比如半民主的俄国率性用兵,在乌克兰已陷入泥淖一年余;一党专政的大陆更以封控清零防疫,一坚持就是三年,其体制的问题与无解也都清楚摊在世人面前。惟若民主体制也只能不断犯傻,且累积后果的严重同样不容小觑,加加减减,谁还敢说孰优孰劣已是板上钉钉?

这让我想起六十多年前Mancur Olson有关集体行为逻辑的巨著,分析了集中收益和分散成本之间的微妙矛盾,因为搭便车行为还会随体量的扩大而增加,使得企业这样集中的次要利益会被过度代表,而如消费者那般分散的多数利益则必受压制,终为保护消费者的法制找到改革方向。也因为管爷的遭遇勾起我参与第一届NCC工作的回忆,眼看独立机关一个接一个的瘫软,百般思索,确定问题就出在大法官脑子里的「行政一体」,而绝对可以改善的密码就在把国会同意的二分之一门槛提高为三分之二。所以除了再次期待一心重返执政的国民党重视并把它纳入大选政见外,也寄望管爷在满足史癖并警惕当权者的大作之余,继续发挥其财经专长,看能不能也为我们的民主找出什么盲点。(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前司法院大法官并任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