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书-孔融让梨 我不让

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这一道题时,选择了「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 过后,孩子父亲也问过孩子,孩子说自己不是搞恶作剧,并认为只有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的。因为十分坚信自己的答案,所以这道题他没有订正。

按理说,这道题只是在询问学生的个体选择,根本不应该有标准答案,学生的答案只要不离题,无论回答让梨还是不让梨,最起码不应该被判错。反之,当出题者假装以真诚的姿态引导学生说真话,而学生一旦实话实说了,只要答案不符合暗下的标准,便随即翻脸一棒子打死,这种「圈套」实在是可怕至极

当然,出题者的本意,可能也是希望通过「让梨」式的教育,间接诱导出孩子的公德意识。但问题是,诚实的品性乃是一切公德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实话实说都做不到,随时都在见风使舵、口是心非,怎么还会有高尚道德存在?对于可塑性很强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当他通过「让梨」这一课,亲身体验到说谎话的好,和说真话的坏之后,以后还能否继续坚持诚实的品性吗?

一个大大的叉不会把孩子的道德推到新高度,倒可能从此把孩子推向口是心非的伪君子行列教育者不让孩子讲实话,比孩子不愿让梨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