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唱衰中国经济 学者:谨慎刺激 精准施策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经济研究员曲强在《环球时报》撰文称,对经济精准施策,中国找准了方向。(新华社)

今年7月,中国大陆进出口和社会融资数据出现衰退下滑,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再次响起。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经济研究员曲强之前在《环球时报》撰文称,外媒称中国已成拖累和威胁当前全球经济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驳斥,这些声音明显存在短视与偏见,也很不专业,实际上,对经济精准施策,中国找准了方向。

文章称,任何大规模经济刺激,都带有长期成本。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可将成本转嫁给他国。中国若忽略国情、贸然抄作业,货币刺激的大水将导致人民币快速大幅贬值,打击经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人民币国际信用,增加进出口贸易成本,带来国内通膨。因此,中国政府在实施大规模刺激政策上慎之又慎,选择不搞大水漫灌,而采用定向支持、精准施策。

文章称,中国产业链向亚非拉地区转移的确在发生,但这大多是相关企业基于自身成本核算等考量而作出的选择。欧美日韩等在不断迈向发达经济体的过程中,也都经历过将低端产能转移到成本更优地区、国内不断升级产业形态的阶段。这是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一国产业升级与国际分工优化的结果。

文章称,至于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本身是一个伪命题。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存在老龄化现象,一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不在于年轻人的数量,而更在于其整体劳动效率与产业链技术水平。年轻人口数量多,并非经济发达的充要条件,否则非洲、南亚、拉美等应是全球最发达的地区。事实上,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欧日韩等地,仍长期保持着发达经济水平。中国当代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全产业链的效率及现代科技发展等,均使中国越来越有能力靠更少的劳动力来供养更多的老龄人口。

文章强调,应正确理解导致当前全球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多数国家迄今的经济复苏都不及预期,导致全球化放缓、整体需求乏力的根本原因,是美国联准会(FED)为应对通膨激进升息而造成的「强美元」。快速收紧并恶化的全球货币环境,对复苏中的全球经济及靠信用驱动的当代经济增长造成打击。

文章直言,陷入「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信心与清偿力两难)的美国及其货币政策,是导致当前全球遭遇经济困局的直接原因,是威胁全球金融稳定与实体经济复苏的根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