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面除毛去角質 4類膚質不適合

挽面属于「拔毛」动作,除了痛,也会对皮肤造成过度刺激,操作不慎容易引起感染。本报资料照片

阿嬷级的「挽面」,被喻为传统美容技艺,靠着两条细棉线,在脸上以「又」字型交叉来回,使用巧劲拔除汗毛。这项技术在夜市、美容院、传统市场仍然看得到,有些人会习惯定期挽面,还有些游客慕名专程而来体验这项台湾的古早技法。

长庚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高珮菡指出,挽面是早期台湾女性保养皮肤的方式,先涂上带着一股清香的白粉,再靠师傅运用棉线完成。其主要作用在于清洁、除细毛,棉线在脸部摩擦滚动,又可以达到清粉刺、去除老废角质,皮肤看起来非常光滑。

古人认为,面部光滑无毛是纯洁的象征,在习俗里有祛除污秽的寓意,象征开运、改头换面,是早期婚嫁礼节之一。高珮菡说,适度帮脸部除毛,可以让上妆更服贴,而且肌肤摸起来平滑柔嫩,因此,还是有许多人喜爱传统式的挽面。

不过,挽面属于「拔毛」动作,除了痛,也会对皮肤造成过度刺激,操作不慎容易引起感染风险。高珮菡表示,挽面最常见三种风险:

1.毛囊发炎:细致的脸部皮肤受到棉线刺激所导致,有疼痛感、红肿、发痒的症状。

2.皮肤过敏:对使用的白粉过敏,或是挽脸过程破坏皮肤表层,引起不适反应。

3.伤口感染:本身有痘子、细小伤口,或线材没有清洁而导致细菌感染。

高珮菡提醒,容易冒痘子、肌肤敏感或有湿疹、皮肤干涩的人,并不适合挽脸,避免症状加剧。肤质健康者虽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挽脸次数不宜过度频繁,一个月1至2次为原则。若皮肤出现红、肿、痒,一定要尽速就医,停止再刺激肌肤。在选择挽面的师傅和店家时,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场所环境、器材工具,挽面前后也要注意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