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拜登解冻美中关系 蔡政府知否
社评
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大工业国(G7)高峰会议落幕,民进党政府只关注联合公报中有关台湾的文字,却忽视拜登总统「你们很快就会看到美中关系解冻」的表态。拜登的谈话代表美国政府正全面评估、调整对华政策,间接将影响台美关系,台湾需客观而精准掌握与研判,切勿因选举利益而蒙蔽理性。
G7峰会之后美中复谈
在日本主导下,今年G7峰会扩大举行,共有18国家元首与会,除了加强支援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入侵外,峰会成为声讨中国大会,全球反中运动推到前所未有的层次与规模。悲观论者认为,在今年2月的大陆气球事件后,陷于「死亡螺旋」的美中关系难以扭转,甚至不能排除军事冲突可能性,最可能的引爆点就是台湾问题。
G7强硬声明说明了美国将持续「投资、同盟、竞争」三部曲,与中国进行全方位战略竞争,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及以规范为基础的世界秩序;但在行动面,拜登多次表达希望与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对话,在G7会议之后又宣示美中即将关系解冻,具有高度指标意义。
过去2年,美国高阶将领偏好鼓吹中国武力犯台迫在眉睫,现在则偏向台海冲突不是不可避免、北京不愿承担开启战端的巨大成本,华府当务之急在维持这种情势不变;同时,美中高层沟通管道逐渐恢复,中共外事办主任王毅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近日于维也纳进行了长达10小时的「深入、坦诚、实质性」会谈。大陆商务部长王文涛利用在美国出席APEC贸易部长会议机会,分别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及贸易代表戴琪会面。
财政部长叶伦访中,及国务卿布林肯重启2月取消的中国大陆之行也正积极安排中。至于国防部长奥斯汀期望6月在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对话」时,与大陆国防部长李尚福会面,美国媒体透露北京已经拒绝。另外,美国媒体报导,国务院近日延迟与中国人权有关的制裁行动、出口管制措施及其它敏感行动,以避免两国关系继续恶化。
在美中关系过渡敏感时刻,拜登政府频频传出中国政策官员异动讯息,似乎暗示内部出现路线之争。白宫国安会中国与台湾事务资深主任罗森伯格于2月转任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国务院主责中国政策的副国务卿雪蔓将于6月退休;国务院「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负责人、副助理国务卿华自强在内部会议中也表达辞意,关键官员人事换血不免引发政策转变的联想。
对中去风险化有共识
国际社会最关切,当属美国的中国政策走向与具体内容。G7峰会发表公报反制「经济胁迫」及将贸易与供应链「武器化」之企图,虽未点名,目标明显锁定中国。可以预见美中贸易战、经济战、科技战、投资战更趋激烈,但这些领域的对抗还不至于引发军事冲突。
美中战略竞争可能回归地缘政治的领土、主权、势力范围、权力平衡之争,拜登政府强调,美中战略竞争是意识形态与制度的竞争,是「民主对抗专制」之争,最近则聚焦不寻求与中国对抗或冲突,而是负责任管理战略竞争,有效管控风险,不要失控导致战争;G7国家领袖也表示将致力对中国「去风险化」,而非「脱钩」,将供应多元化,避免过度仰赖某一个国家。
美中关系近年加速恶化,两国国家目标与利益冲突盘根错节,要根本改善关系绝非一蹴可几,台湾仍是美中关系最敏感议题,也是最大冲突潜在热点,双方必须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与信任才能共管台湾议题。中方拒绝奥斯汀与李尚福在新加坡会面,显示双方在军事领域,特别是在印太地区及台海的安全态势歧见极大。
中共军方强硬立场对美方是个警讯,中共不反对与美方恢复沟通管道,但必须拥有相当的主导权及对等地位,而非美国说了算,李尚福目前仍名列美国「制裁名单」,奥斯汀要求会面遭到拒绝并不令人意外。
前川普总统以对抗取代接触,美中关系进入建交以来最动荡时期,拜登政府警觉必须加强双方沟通对话,以避免大国冲突,美中关系虽然严峻,但不至于失控。反观民进党政府死抱反中、抗中意识形态,将失去因应美中关系调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