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拜习会 中美迈向合作的考验

社评

美中关系正在改变,据最新报导,美国副国务卿雪蔓即将访问天津与大陆外交部副部长谢锋会谈,如果顺利,国务卿布林肯或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可能接续访中。不久前白宫国安会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公开宣示:「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就有为拜习会移除障碍的解读,如今看来,美中高峰会谈确有成局的可能。

台湾问题成为拜习会的变数

拜登总统在完成全球「抗中」初步布局后,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只是时间的问题,10月间在义大利举行的「20国集团(G20)」高峰会议,是最可能的场合。坎贝尔曾乐观表示,美中双方不久就会有某种形式接触。

不过,拜习会即使水到渠成,以美中关系及国际局势现况,究竟能达成什么效果?双方固然都有会谈的主观期望,但双方的目标及利益须有所交集才能创造成果。如果双方只是为会面而会面,除了创造国内政治声量外,对改善双边关系及重整国际秩序,就很难产生实质意义,这是双方在未来3个月须克服的更大挑战。

以台湾问题而言,美中即使取得某种程度相互理解,使峰会安排工作得以展开,但不代表歧见已化解。譬如,美国虽然表明不挑衅中共红线,但日本却以「代理人」姿态挑拨敏感的台湾议题,副首相麻生太郎、防卫副大臣中山泰秀公开表示,中国若侵犯台湾,「日美必须一起防卫台湾」,一起保护台湾这个「民主国家」;日本2021年《防卫白皮书》史无前例提及台湾,中、日在台湾问题上的冲撞如不能节制,不无可能成为拜习会的变数。

拜习会将是拜登外交政策,甚至整体施政的初期检验。拜登就职后,随即展开全方位部署,发动一波又一波外交攻势,国务卿布林肯更是席不暇暖,7国集团(G7)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峰会后,亲自出席G20外长会议,与东协组织(ASEAN)10国外长举行视讯会议,积极拉拢与东协关系。财政部长叶伦专程前往布鲁塞尔会见欧盟官员,呼吁美国与欧盟应该建立「联合阵线」,对抗中国侵犯人权以及不公平经济竞争的行为。

在政策面及制度面,美国更是频频出招,扩大对中国的打击面,国务院向国会提交「种族灭绝与暴行防治报告」,再度点名中国等6个国家「正在发生种族灭绝暴行」;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及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联手发动「网路及科技外交」,点名中国在人工智慧发展上对美国造成的威胁;以及倡议签订印太经济体的「数位贸易协定」的方案,以制衡中国大陆在此地区的影响力。除了传统地缘政治的军事、外交、经贸手段,拜登政府更专注在人工智慧等新兴科技、网路安全、5G、6G等层面,企图全面孤立、阻断中共参与及取得高科技的管道。

认清台湾已成强权谈判筹码

大陆曾对拜登政府抱持了很大的期望,但「川规拜随」使美中关系反而更形紧张。美中3月在阿拉斯加举行高层战略对话,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当面呛声布林肯与苏利文,「你们在中国面前没有资格说,你们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空前尖锐、辛辣谈话及火爆场面开启了中共对美态度与路线的「典范转移」,有效控制新冠肺炎大流行,经济快速回归高成长使中共更具企图性及话语权。

北京对美一贯政策是希望双方「相向而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但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以及强制加诸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特别是对外力介入中国内部事务没有妥协、让步余地,习近平在中共建党百周年谈话中就凸显这个坚定立场。

美中强权战略竞争盘根错节,除了传统地缘政治的势力范围之争,更是意识形态、制度与特定范畴规范制定权的对抗,「民主对抗专制」的诉求将使大陆在西方世界处于被动,但中共为实现2035年中等富裕国家目标,仍需与西方国家往来,习近平如何与拜登建立竞争中的合作关系,争取时间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则是习近平的考验与挑战。

拜习会荆棘满布,美中对抗结局更难以预测,民进党政府必须认清台湾已成为强权竞争的谈判筹码,假如拜习会演变成「零和博弈」局面,台湾将是必然的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