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赋能,让年味更加“香醇”
□李群
“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的独特情愫,是烙在每个人心头的浓郁乡愁,是岁末年初不变的亲情守望。
有人说,信息时代,“年”少了“味”。其实不然。互联网时代,过年的各种仪式有了新的变化。轻点鼠标,年货就能到家;网络相连,年俗直播一“网”看遍天下;做一桌年夜饭来个直播,成就了“流动”的“舌尖上的中国”;互联网平台上,剪纸、宫灯、年画、皮影等民风民俗,让世界了解中国,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水韵江苏·非遗贺新春”,一屏之间就能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吸纳新时代的韵味,延续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也散发出与时俱进的“年味”。
这些年,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也赋予“年”别样的“味道”。譬如,龙年春节,在广东深圳,无人机组成立体巨龙,展现科技之城的风采;在四川成都,无人机演绎芙蓉花开、大熊猫拜年;在浙江绍兴新昌县,无人机勾勒出当地特色美食;在香港,千架无人机将粤剧花旦脸谱、兰桂坊庙街等香港打卡点一一呈现,展现出东方之珠的独特魅力,让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的浪花。
今天,虚拟现实(VR)拜年、在线红包雨、数字博物馆的春节特展等创新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体验,也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年轻一代。用心用情为传统文化找到适应时代的“语态”,传统年在互联网上越来越“潮”,也越来越有时代范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年轻人热衷于电子接财、AI发红包等新玩法,并用“赛博过年六件套”定义过年新方式。社交平台上,“手把手教你用AI生成专属对联”“AI助力,轻松做出吸睛拜年视频”等教程数量众多,内容详细易懂,年轻人都愿意一试。过年,老年人也一样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有的平台推出了AI写真,帮老年人在线“穿上”国风华服,生成一张张精神饱满的美图;还有平台设置了“AI通话趣味拜年”专区,可以通过AI畅玩“一图变装”“一图炫彩”“一图成曲”“一图童颜”等智能应用,新颖独特的网络文化活动层出不穷,让年味更加“香醇”。
网连天下时时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既保留了“年味”的传统韵味,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新故相推之际,“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喜庆团圆的永恒内涵。“老树”上开出“新花”,传统“味”也不曾减淡,网络时代的春节同样散发出浓浓的“传统味”。
怎样过年,形式一直在变化,但价值内核却经久不变。无论是传统年俗还是新年俗,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互联网,我们祝愿中国和每一个中国家庭,在安康中守望、在传承中更始,肩负传统迈向新征程,一起阔步前行。